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0-01 09:19
分享到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倡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今天,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讲坛上阐述“万物和谐”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观照,更传递出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深邃思考。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2019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仅生物界、自然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也应该是多元多样的。

“万物和谐”,正是中国人对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共存的哲学和诗意表达。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联合国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令人忧心:原定于2020年实现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20个目标多数未能达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正以种种惨痛方式向人类敲响警钟。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质朴而通俗的语言阐述他对生态文明系统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今天,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又精妙地道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着发展道路、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等领域多样性遭遇挑战的危机。个别大国信仰“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冷战思维、零和逻辑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源在于人的自私与短视。以邻为壑、“退群”“毁约”……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同样与一些人的短视和自私密切相关。

这是2020年5月28日在中国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拍摄的与海葵共生的小丑鱼。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审视当今世界,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思考人类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坛阐释的“万物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它首先是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良好生态图景;

它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

它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作出的论断微言大义。

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无论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解开国际关系症结,都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超越传统思维,寻求新理念、新方案。

“万物和谐”,是中国的思考与答案。它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智慧。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刘华

主笔:杨依军

视觉 | 编辑:郝晓静  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广汽集团北京车展发布广汽数字化加速器GDA项目

  • ​第五代途胜L明年上市 搭载Hyundai SmartStream第三代动力总成 2020-09-29
  • 中国首款宽体潮流SUV宋PLUS亮相北京车展 2020-09-29
  • A-Spec运动家族领衔 广汽Acura参展2020北京车展 2020-09-28
  • 沃尔沃首款纯电动汽车XC40 RECHARGE亮相2020北京国际车展 2020-09-28
  • ​“悬浮式透明胶囊”亮相 东风雪铁龙全球战略车型明年上市 2020-09-27
  • 全新一代捷途X90南部上市 售价8.99万起 2020-09-27
  • 北京现代多款新车亮相2020北京车展 2020-09-27
  • 全新MG5全球首秀 MG携最强阵容登陆2020北京车展 2020-09-26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温情奶爸硬核心——孙红雷代言的这个阿尔法蛋,究竟多硬核? 2020-09-23
  • B站一审胜诉!D站被判停止商标使用,赔偿311万元 2020-09-23
  • 2020年度“改变世界”企业榜单!新冠疫苗研发机构排第一 2020-09-23
  • 瑞幸咖啡造假案涉及45家公司!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处罚6100万元 2020-09-22
  • 反击!华为终止澳大利亚1亿澳元投资,裁员超1000人 2020-09-22
  • 畅移升级全链路私域电商业务,携手腾讯构建零售增长新格局 2020-09-21
  • 搭载智慧柔风技术 TCL携手国美推出T睿柜机系列高端空调 2020-09-21
  • 最高可实现8级防抖功能 佳能EOS R5/R6亮相广州 2020-09-16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乡村教师》能否摘下“金龙奖”?第十三届漫画节9月28日见分晓 2020-09-17
  • 以艺术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作品《致勇气》开启全省巡演序幕 2020-09-17
  • 从这本书读懂巍巍南山 2020-09-10
  • 《安仔一定会变好》绘本人物原型亮相南国书香节,小小志愿者分享公益故事 2020-08-29
  • “生命舱”设计作品哪件最出彩?何镜堂院士等评委选出了这两件 2020-08-29
  • 文字版权保护机制全新升级,“阅时代·文字版权保护在行动”倡议书今日发布 2020-08-29
  • 《发现香云纱》即将出版 一本挖掘南沙榄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的匠心之作 2020-08-24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2020-08-22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金羊图库
  • 航拍山东日照阳光海岸绿道美景
  • 华南虎双胞胎亮相广州与游客见面
  • 迎中秋、国庆假期 杭州街头挂起各色各样灯笼
  • 美国加州山火持续 当地酒庄化作废墟
  • 河北邯郸:皮影戏迎双节
  • 国庆花坛景观亮相京城
  • 上海金山:“抗疫新人”喜结连理
  • 重庆南川:俏皮的冠鱼狗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粤港澳大湾区K16+教育创新联盟再添新成员
2020-10-01 08:59:01
武汉这场快闪特别燃!致敬英雄城市 致敬我的祖国!
2020-10-01 08:28:25
堵堵堵!节前一日广州市区多区域飘红,高速8个小时仍未出省
2020-09-30 20:57:31
广州出台校园防疫14项规范:快递一律校外放置,中小学可组织一定规模集体活动
2020-09-30 22:01:10
“双节”来临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醒
2020-09-30 20:37:4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第一观察|习近平倡议“万物和谐”意涵深远
新华社  作者:  2020-10-01
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倡议。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这一重大倡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今天,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讲坛上阐述“万物和谐”理念,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观照,更传递出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深邃思考。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2019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仅生物界、自然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也应该是多元多样的。

“万物和谐”,正是中国人对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共存的哲学和诗意表达。

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联合国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令人忧心:原定于2020年实现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20个目标多数未能达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正以种种惨痛方式向人类敲响警钟。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质朴而通俗的语言阐述他对生态文明系统的认识。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今天,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又精妙地道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今天的人类,同样面临着发展道路、生活方式、文化文明等领域多样性遭遇挑战的危机。个别大国信仰“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冷战思维、零和逻辑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源在于人的自私与短视。以邻为壑、“退群”“毁约”……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同样与一些人的短视和自私密切相关。

这是2020年5月28日在中国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拍摄的与海葵共生的小丑鱼。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审视当今世界,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思考人类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讲坛阐释的“万物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它首先是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良好生态图景;

它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

它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作出的论断微言大义。

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无论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解开国际关系症结,都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超越传统思维,寻求新理念、新方案。

“万物和谐”,是中国的思考与答案。它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更是关乎人类存在的智慧。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刘华

主笔:杨依军

视觉 | 编辑:郝晓静  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22:26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22:26
71年里,34段关于“一”的珍贵记忆
19:27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何选了这堂“冷门”课?
09:16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08:22
29日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3例
08:23
国际奥数竞赛中国队蝉联第一 华附牛娃饶睿拿下金牌
08:06
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财务 竟被假老板骗走近600万
08:06
调高车速、加装遮雨棚、乱闯红灯 电动车乱象何时休?
08:06
手机行业前6强均完成布局 5G时代智能手表迎来新风口
08:05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