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腊味:中山的非遗名片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陈斌 发表时间:2020-11-23 12:53
分享到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部分资料图片

看完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吹干的东陂腊味,让我们继续把视线投向广东省内另外两大广式腊味的主要产区,中山腊味和东莞腊肠。

黄圃镇腊味

中山的非遗名片

广东中山黄圃镇,建制于南宋绍兴22年,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是中山三大古镇之一,与石岐、小榄齐名,以海蚀遗址为核心,通过古径延伸到宋代码头、古庙、古井、古树和宗祠,历史风情独特。

黄圃镇最出名的是腊味,据说是被公认的“广式腊肠发源地”,不过关于发源地的问题,我们权且听着便是,因为每个地方都声称自己是某某发源地,并无例证可言。

秋风起,做腊味。这一传统习俗倒是至今还在黄圃镇保留着,从立秋开始,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能见到晾晒的腊味,据说黄圃镇这一制作腊味的习俗源自清光绪年间。

说是当年有个小贩为了避免猪肉变质浪费,就把肉切成颗粒,拌上糖和酒,灌进肠衣里面,挂在还有余温的炉子里烘干保存。然后就发现经过这样处理的猪肉更多了风味,于是就开始在市面上售卖,别人也纷纷效仿,于是从民间小作坊匠人用当地原料以独到的手工技艺制成的黄圃镇腊味,一路发展下来,日渐形成了本地腊味加工行业,并在2009年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圃镇同样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还有黄圃飘色,来源于明末清初的木偶戏,逐渐演变为飘色,由童男童女扮演不同的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将塑造、扎制、绘画人物造型等多种艺术集于一体,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通常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作为主题,由2岁到3岁体重在20斤左右的小女孩扮演色芯,色彩艳丽,色芯娇俏,色梗幼细,由色梗支顶以人力扛抬作飘游展,出巡时伴有醒狮、秧歌、锣鼓、高跷、色梗、八音锣鼓等道具,堪称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也是黄圃镇的另一张“名片”。

东莞腊肠

又短又粗风味别样

东莞,号称自己是“广式腊味的另一个发源地”,这里最出名的是矮仔肠,坊间称“东莞腊肠,又粗又短”。

传说创制这种短粗腊肠的人本身就是个矮子,他挑着腊肠去当街售卖的时候,因为人个头太矮,腊肠太长,拖到地上沾了很多灰尘泥沙,人们觉得不卫生,不怎么买。他就想,要不把腊肠做短一点,就不会拖地了,再做粗一点,容量就跟长的腊肠差不多了;果然,他这个方法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老远就看到那粗粗胖胖的腊肠,随之而来的还有腊肠特别的香味,生意好得不得了。

这是东莞腊肠的传说之一,还有一个传说是说东莞腊肠诞生于南宋末年,因为连年战乱,百姓奔走避祸,有个人把米和碎肉拌匀了灌进肠衣里,用绳子束成一节一节,晒干了随身带着逃难,吃法或蒸或煮或烤,既是饭也是菜,而且味道非常好。随后经过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进,明朝中期时腊肠基本定型,名气也开始慢慢大了起来……

东莞腊肠确实也是给人矮矮圆圆胖胖的感觉,每颗腊肠大约是2到3厘米大小,很像是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制作工艺上,东莞腊肠与一般的腊肠有所不同,它用的是当天新鲜加工出来的猪肠衣,肥肉和瘦肉的比例是2:8,把肥瘦肉切粒剁烂和匀,用白糖、食盐、特级生抽调和,清香型的山西汾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入肠衣后捆扎好,自然风干到一定程度之后,还要用文火烘烤至腊肠看上去透明干爽。

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莞腊肠不单只外表看起来别有个性,吃起来口感也给人感觉风味独特,在嘴巴里咀嚼的时候会感觉到爽爽的,脆脆的,香醇和咸香味兼备,说是停不了口毫不夸张。

编辑: 小风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全新TNGA轿车凌尚首发 广汽丰田三款新车登陆广州车展

  • 911 Targa 4S 经典重现特别版首次公开亮相 2020-11-20
  • 广汽三菱发布M-SPACE数字化服务平台及2021款奕歌燃情版 2020-11-20
  • BEIJING-X7领衔 BEIJING汽车亮相广州车展 2020-11-20
  • 7.49-9.99万 奇瑞艾瑞泽5 PLUS启动预售 2020-11-20
  • 广汽蔚来携全新007S系列亮相2020广州车展 2020-11-20
  • 广汽丰田凌尚等三款TNGA新车将在2020广州车展首发 2020-11-19
  • 驾领新趋势!广汽未来五年规划广州车展揭晓 2020-11-19
  • 东风风行T5 EVO首发亮相 采用全新设计语言 2020-11-18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 realme携多款5G和AIoT产品亮相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 OPPO携卷轴屏概念机、Li-Fi技术等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 七度品尚、巨马等4批次插头插座不合格 涉及产品绝缘性能 2020-11-20
  • 假燕窝事件反转!辛巴官方声明:不满意可退货退款 2020-11-20
  • YY直播90%营收造假?欢聚集团回应:可以调查存款对账单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 我的诺奖情结 2020-11-09
  • 四十年考古还原千年北庭故城 破解点点历史谜团 2020-10-29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红墙白雪,“穿越”美女,太庙景区成网红打卡地
  • 江西冬游打卡地——“白鹤王国”
  • 飓风“约塔”引发洪水 中美洲数千居民无家可归
  • 越冬珍稀候鸟飞抵闽江河口湿地 福州迎来最佳观鸟季
  • 北京古北水镇迎初雪
  • 浙江玉环:冬讯丰收季 渔船进港鱼满仓
  • 北京遭遇降雨降温天气
  • 南京燕雀湖水平如镜 水杉林倒影如画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沙特卫生大臣高度评价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合作抗疫中的贡献
2020-11-23 11:28:51
美国各地抗议示威活动继续延续
2020-11-23 11:27:55
欧洲头条丨黑客帝国上演谍战大片,“清洁网络”计划打脸“美式双标”
2020-11-23 11:27:55
综合消息:多国领导人强调通过多边合作应对疫情和经济衰退等挑战
2020-11-23 11:27:55
新冠死者激增,美国一城市投入囚犯和士兵搬运尸体
2020-11-23 11:27:5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黄圃镇腊味:中山的非遗名片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陈斌  2020-11-23
让我们继续把视线投向广东省内另外两大广式腊味的主要产区,中山腊味和东莞腊肠。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部分资料图片

看完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吹干的东陂腊味,让我们继续把视线投向广东省内另外两大广式腊味的主要产区,中山腊味和东莞腊肠。

黄圃镇腊味

中山的非遗名片

广东中山黄圃镇,建制于南宋绍兴22年,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是中山三大古镇之一,与石岐、小榄齐名,以海蚀遗址为核心,通过古径延伸到宋代码头、古庙、古井、古树和宗祠,历史风情独特。

黄圃镇最出名的是腊味,据说是被公认的“广式腊肠发源地”,不过关于发源地的问题,我们权且听着便是,因为每个地方都声称自己是某某发源地,并无例证可言。

秋风起,做腊味。这一传统习俗倒是至今还在黄圃镇保留着,从立秋开始,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能见到晾晒的腊味,据说黄圃镇这一制作腊味的习俗源自清光绪年间。

说是当年有个小贩为了避免猪肉变质浪费,就把肉切成颗粒,拌上糖和酒,灌进肠衣里面,挂在还有余温的炉子里烘干保存。然后就发现经过这样处理的猪肉更多了风味,于是就开始在市面上售卖,别人也纷纷效仿,于是从民间小作坊匠人用当地原料以独到的手工技艺制成的黄圃镇腊味,一路发展下来,日渐形成了本地腊味加工行业,并在2009年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圃镇同样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还有黄圃飘色,来源于明末清初的木偶戏,逐渐演变为飘色,由童男童女扮演不同的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将塑造、扎制、绘画人物造型等多种艺术集于一体,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通常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作为主题,由2岁到3岁体重在20斤左右的小女孩扮演色芯,色彩艳丽,色芯娇俏,色梗幼细,由色梗支顶以人力扛抬作飘游展,出巡时伴有醒狮、秧歌、锣鼓、高跷、色梗、八音锣鼓等道具,堪称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也是黄圃镇的另一张“名片”。

东莞腊肠

又短又粗风味别样

东莞,号称自己是“广式腊味的另一个发源地”,这里最出名的是矮仔肠,坊间称“东莞腊肠,又粗又短”。

传说创制这种短粗腊肠的人本身就是个矮子,他挑着腊肠去当街售卖的时候,因为人个头太矮,腊肠太长,拖到地上沾了很多灰尘泥沙,人们觉得不卫生,不怎么买。他就想,要不把腊肠做短一点,就不会拖地了,再做粗一点,容量就跟长的腊肠差不多了;果然,他这个方法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老远就看到那粗粗胖胖的腊肠,随之而来的还有腊肠特别的香味,生意好得不得了。

这是东莞腊肠的传说之一,还有一个传说是说东莞腊肠诞生于南宋末年,因为连年战乱,百姓奔走避祸,有个人把米和碎肉拌匀了灌进肠衣里,用绳子束成一节一节,晒干了随身带着逃难,吃法或蒸或煮或烤,既是饭也是菜,而且味道非常好。随后经过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进,明朝中期时腊肠基本定型,名气也开始慢慢大了起来……

东莞腊肠确实也是给人矮矮圆圆胖胖的感觉,每颗腊肠大约是2到3厘米大小,很像是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制作工艺上,东莞腊肠与一般的腊肠有所不同,它用的是当天新鲜加工出来的猪肠衣,肥肉和瘦肉的比例是2:8,把肥瘦肉切粒剁烂和匀,用白糖、食盐、特级生抽调和,清香型的山西汾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入肠衣后捆扎好,自然风干到一定程度之后,还要用文火烘烤至腊肠看上去透明干爽。

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莞腊肠不单只外表看起来别有个性,吃起来口感也给人感觉风味独特,在嘴巴里咀嚼的时候会感觉到爽爽的,脆脆的,香醇和咸香味兼备,说是停不了口毫不夸张。

编辑: 小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致贺信
10:51
热解读|从三个与船相关的比喻读懂习近平“云外交”讲话
11:49
G20如何引领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习近平这样阐述
11:49
面对全球的"大变局""大考验" "读懂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08:41
三场国际盛会同周登台 时代最强音从广州发出
08:42
张文宏:中国救人“不计成本” 恰恰是“最低成本”
08:42
“读懂中国”文学院、非虚构创作中心落户广州
09:39
广州:老城区旧学校旧医院按规纳入“三旧”改造
09:39
广州:4所民办学校年检不合格
09:39
2020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穗开幕 34部电影轮番上演
09:3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