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直播间:中国三代IT优秀“创客”谈创业,独家对话谢小能、陈登坤、王一
中国三代IT优秀“创客大咖”谈创业,独家对话谢小能、陈登坤、王一
近日,“2018创客广东”圆满落幕。金羊直播间荣幸地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三位“不同年龄段”的优秀IT创客大咖,围绕着创业、互联网+、国家“双创”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一场独家深入的对话。这三位“创业英雄”分别是:京华信息董事长谢小能,上世纪90年代的华工研究生,毕业第二年“下海”,创立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游”了25年;原金蝶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陈登坤,“二次创业”投身年轻的互联网企业“有米科技”担任总裁;“齐悟”创始人王一,90后年轻创客赴美创业,目前公司估值已经十多亿元。
这三位不同年龄段创客的故事,虽然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共性:有理想有激情,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善学习重执行,能吃苦能坚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国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双创,这在国际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希望年轻一代的创客们能够牢牢把握机遇,不负时代、不负芳华。以下是这次精彩对话的实录——
欢迎大家来到金羊直播间,这次做客直播间的嘉宾分别是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能、有米科技总裁陈登坤、齐悟创始人王一。非常荣幸能邀请到他们三位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
IT创业“老炮”谢小能
创业要当老板,吃“苦中苦”是必然,当“人上人”却未必
主持人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谢总,您这个办公室非常宽敞大气,当年您开始创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天,您会拥有这么漂亮的办公楼,公司发展得今天这么好?
谢小能(京华信息董事长):这个真的没想过。说实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想法很单纯。因为我本科研究生读的都是计算机软件,当时总觉得中国人特别适合做软件,其实在美国做软件的很多也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这大概和中国人的数学天分有关。我学软件,就一根筋扎进去软件行业。一路到今天,其实还是有一种情怀吧。
主持人区健妍:您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华南理工大学的优秀研究生毕业,当年像这样学历的IT人才,应该有很多金饭碗、铁饭碗等着你们去端吧?
谢小能:是的。当年我的导师是希望我留校的,但我总觉得,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东西只有在市场才能接触得到。那个年代,我们除了有毕业分配,还可以自己联系单位,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7个单位给我发了录用函,最后我选择了一家十几个人的初创公司,成为一名IT工程师,一年以后我就辞职开始创业。其实当年我的思路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就是觉得做软件的应该干点事情出来,而且必须在市场上磨炼,然后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会问年轻创客两点:你为什么要创业?你为什么能创业?
主持人区健妍:这20多年走过来,一定有很多酸甜苦辣吧?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创业最大的感受?
谢小能:创业,可以说永远都不晚。但创业并不容易,一路走过来,经历的酸甜苦辣有很多。这些年,有很多人创业也找过我,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支持。我通常都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年轻人的事业,就是需要年轻人一起来创业。不过,我总希望他们能够想清楚,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为创业而创业。我通常会问创业者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业?你为什么能创业?
有些人说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挣大钱,我告诉他们:当老板不一定能挣大钱,甚至有可能倾家荡产哦。当老板一定要吃更多的苦、经受更多的折磨、承受更多的压力,一定要有思想准备。我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创业要当老板,吃“苦中苦”是必然的,但能不能成为“人上人”就不一定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已经是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他和我说过,他在忍受那些痛苦折磨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哭完了擦干泪用笑容面对家人、员工、客户。谁也没有见过他哭的样子。这就是一个创业者的心态。
其次,你为什么能创业?不是看见别人成功了你就可以成功,要分析自己的资源、竞争力、创新之处,找到突破之处去做,而不是盲目跟风。
主持人区健妍:您的公司在发展历程中有发生过危机吗?经历过最大的艰难是什么,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
谢小能:创业至今经历的艰难太多了,创业之路不可能是平坦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成功,一定会经历很多磨练,遇到困难只能迎难而上,想尽办法去解决,一旦攻克了难关,就要赶快调整心态,忘掉艰难和痛苦,轻装上阵,向新的目标出发。使自己心里装的一直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不是过去的艰难痛苦。
有一个经历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刻。京华信息好几年前就开始在人工智能方向布局:我们建立了一个由人工智能专家、知识工程专家以及IT开发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在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工程领域开展研究,研发本体知识引擎。这是一个跨领域的原始创新,没有前车可鉴。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多少次山穷水尽疑无路。我跟创新团队说,在跨领域的创新中,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往往会有自己的惯性思维,所以纯粹的IT人自己是开发不出这个创新产品的,我们一定要放空自己,与其他领域的专家深入合作,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实现跨领域的深度融合。艰难是必然的,但只要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而且一旦成功,之前攻克的一道道难关,将变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坚持,我们终于在去年取得了突破,研发出本体知识引擎和基于知识服务核心技术的系列产品,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预期目标实现后,我们又忘掉了之前的艰难和痛苦,继续前进,向下一步目标出发,迎接下一次的艰难考验。我认为,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经历磨难是日常的“健身”。
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必须有一种合作思维
主持人区健妍:我观察到您企业的大门和员工的名片上都印着八个大字:“御道合德天地精华”,可以介绍一下这八个字的内涵吗?
谢小能: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御道”讲的就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的规律。在顺应规律的同时,又要有“合德”的文化,所以我在这个行业一直提倡“合作、分享、共赢”。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必须有一种合作思维。我想不出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我觉得我们的同行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主持人区健妍:您怎么看待如今年轻一代的创客?他们的起步和您当年有什么不一样?
谢小能:首先我觉得,IT是年轻人的事业。整个IT行业需要年轻人不断前赴后继,用他们的热情、智慧去创造更好的未来。当时读书时候,导师跟我说,选计算机这一学科,必定是要辛苦一辈子的,因为其他行当的从业者随着时间推移和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专家,但IT这一行业日新月异。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IT行业是说变就变,不说也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变”。这也是IT行业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需要年轻人勇敢去创业去创新。我每次看到年轻人创新创业都很开心,觉得行业有希望。这就是中国IT未来的希望。
有米科技总裁陈登坤
创业成功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客户、真有效”
主持人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陈总,您离开金蝶公司去到一个新生的互联网公司有米科技“二次创业”,能否请您谈一下心路历程?
陈登坤(有米科技总裁):刚才听了谢总的创业故事,其实很有启发。谢总的公司成立于1993年,那时中国刚刚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改革,我原来服务的企业金蝶也成立于这一年。“有米”创业也是遇上了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米创建于2010年,那是中国PC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创业和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有米最开始做的是APP开发,后来发现大家都涌上去做APP开发了,所以就转去帮助开发者“变现”,让开发者能有饭吃,所以取名“有米”。
刚才提到的“为什么要创业”。其实这个本质就是创业初心的问题,创业初心是什么?一定是一个价值的归依点。有米最早的初心就是服务开发者,帮助他们实现“变现”,所以有米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利他”。经过7年的发展,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与经营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在2017年,我以事业合伙人身份加入有米创业团队,和有米的创业团队实现了经验与能力的互补。我在金蝶公司,从普通员工到高管,跟着公司成长而成长,公司的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进入创业型公司成为事业合伙人我感觉更是一种思维的转换与新的挑战,需要重新出发和创业团队一起去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承担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传递责任。
从有米过去的成功可以归纳几点:创业,首先得益于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和时代一起进步;第二个就是创始团队有远大的理想,创业初心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客户”“真有效”。“高筑墙”,就是要做可沉淀的业务,不断积累数据、经验等创造价值;“广积粮”,就是要做可规模化的业务,拓宽“赛道”;“缓称王”,就是要可持续发展,看企业的科持续性,剩者为王。“为客户”,就是要想清楚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真的有价值,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真有效”,就是要追求效果,真实可信赖。有米做的是“效果营销”,过去说广告业50%的钱是浪费掉的,有米就是争取让广告主花在营销上的每分钱都是精准的、透明的、有效果的、看得见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取决于公司的治理体系的完善与经营管理的规范。包括股东的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的管理、内部的管理体系、执行层面衔接、人才梯队建设等,让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组织、人才等一以贯之的高效衔接起来。创业要承担风险、压力、痛苦,只有永远保持乐观,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我觉得,人生发展几个转型阶段,分别是:职业——事业——志业,我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这也是我的力量来源。
主持人区健妍:新一代互联网创客大多都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人,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面临着诸多管理的问题,这时候他们会请有经验的管理者去管理公司和团队。但同时也会面临着各种磨合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把成熟的管理体系带到创业公司呢?
陈登坤:我觉得有三点很关键:第一个是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即共同愿景是什么?回到向创业者转型的初心,他一定要有去创业公司施展自己理想的源动力。第二点是互补,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之间一定要有互补。一旦产生重叠,就会分工不清晰、产生不必要的冲突。第三个是心态。创始人的心态要平衡,事业合伙人的心态也要平衡。大家要确定,共同的目的是去弥补公司发展的缺陷,去强化市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权力的分配。新加入创业团队心态上要很理性,一个公司管理再差、人才再弱,能够活到今天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与内在优势,要顺势而为,面向未来做好平衡。管理的本质是平衡,平衡过去与现在,平衡现在和未来,平衡规范和发展,平衡外部和内部,从而逐步引导往一个更好的轨道上惯性发展。上市不是目的,但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更大发展的手段,而规范化是上市的基本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管理改革与发展及上市的目标要注意平衡,不能操之过急,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90后创客”王一
资源整合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CEO都是复合型人才
主持人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王一,外界评价您这位年轻创客是“创业男神”,有学历、有才华、有能力、有颜值,这样的复合型“选手”,站在国际舞台上创业、见投资人是不是很有优势?
王一(“齐悟”创始人):创业当然不是靠脸吃饭,更多的还是靠企业实力。刚刚两位前辈讲到创业的初心,真的很重要,一定要想清楚是为了什么做这个事情。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机器人大脑”的。我们的CTO(首席技术官)钻研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多年了。我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时候,曾在一家世界500强央企工作,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状态,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物质上的东西迟早能得到满足,那精神上该如何自我实现?我当时创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人机交互”的未来,这些年,“人机交互”形式不断往自然方式去发展,所以从2011年我就开始在做这个事情。后来去美国之后,就想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人一定要有信念,而且一定要有规划,还要敢想敢做。这就谈到一个格局的问题,有的企业,天花板就在于“格局”。我们在做人工智能一个非常难的部分,就是让机器理解人说话的意思。如果在这个行业能做到顶尖,就能创造出“类人思维”的机器人,对人类来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
所以说,创业不仅仅是实现财富自由,更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不断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可能性。人生就是不断升级的过程,去更高的平台,认识更多的人,和更多优秀的人合作,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我的创业初衷之一。
在美国创业,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华人还是有天花板的。我当时想的是学贯中西,把国外优秀的技术引到来中国。我觉得年轻的一代人,还是要沉下心来,保持谦卑,向老一辈多多学习。现在我们公司已经融了四轮,但我觉得还和真正的成功离得很远。所以我会让自己一直保持初心,和所有人去友好谦卑地交流。
创业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事情,除了找人找钱找资源,还要做很多的杂事。非常重要的一点: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刚开始,创始人可能是救火员,哪里有问题就要灭掉;等公司发展上了正轨,创始人可能就是司机,带好整个公司的方向;再往后可能就像航海导航员,等到公司规模变大,创始人可能就是精神领袖,让员工能够向往更加广阔的大海,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也就是说公司和员工的愿景要一致。另外,每一个过渡期都需要创始人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就突出成为难题。中层如何上传下达?部门间如何沟通?大家如何统一想法?创始人要让人从言语之中看到希望,让周围的人愿意去帮你。
主持人区健妍:您觉得在美国创业和在中国创业有什么不同吗?请谈谈两个国家的创业氛围、社会各界对于创业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
王一:国内对创业尤其是高新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大,这是美国的体制做不到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才、抢项目,这真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国家非常希望创业者,专注去做好创业的事情,大力帮助企业初创期降低成本。有了政府“背书”,企业也能更容易得到认可,创业者应该知足。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地为创业者做一个很好的服务载体,提供场地和各种政策支持。
我观察,中美的创业者还是有区别的,中国创业者可能偏模式创新,而欧美创业者更多偏向技术创新。国外讲究真正的原创,往往会围绕一个核心技术展开,挖掘需求,大都不是微创新。两者理念是不同的,国外一些创业者,主动性创新的意愿更强。创新本质是思维和认知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碰撞出火花,不是拟写创业计划书去迎合评委需求,不能本末倒置了。自己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创业比赛、投资人、政府只是一个助力,是锦上添花,真正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接受市场的检阅,所以一定要认清边界。
主持人区健妍:您的公司及团队都很年轻,但现在开始已经积聚了一些资源,您会怎么把这些资源用好,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王一:我自己确实非常擅长资源整合,我找到的资源其实是可以让我的项目有更多的可能性。创业风险非常高,有的方向不一定能成功,这其实是一个博弈。有了资源之后,可以和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合作,总会找到一个切合的方向。我们的技术其实是为企业去做“赋能”,比如说,今后简单的劳动,或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从商业的本质来说是降低企业的成本。TO B业务一般就是帮省钱或帮挣钱的,共赢是非常重要的思想,需要有远见和格局。
资源整合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CEO都是复合型人才,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尤其是找人找钱找资源。在资源这一块,我的想法是,不管有没有合作,先试一试,碰撞出新的火花。
人和人的区别,一个在于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方法论,另一个是韧性,看你内心的力量够不够强大。创业贵在坚持,整个创业发展过程方向总是在不断调整的。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有退路的不是真正创业者。创业需要一条路走到黑,只要有这样的信念才能把事情做好。
当然还要有一定的体力,体力一个来源于锻炼身体,另一个是内在的精神力。
主持人区健妍:当初您放弃了国内优越的工作去创业,家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选择的?
王一:家人一直都很支持我,其实种子轮就是我父亲投的。草根创业说实话非常难,投资界是一个圈子,最难是怎么进入这个圈子,要有非常过硬的实力。话说回来,我从小就不怎么听家人话,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不想靠家人、关系去得到客户。我一直讲究的是技术驱动,我真正想的是靠实力让用户满意,而不是靠传统的关系去维护。
三代创客: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么大力度支持创新创业
主持人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谢总,听完两位后辈的创业故事,我很想问问,您是如何看待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年轻创客的?能不能从一个前辈创客的身份,给够他们一点建议,用您的故事来给他们提个醒儿,哪些坑是可以绕过去的?
谢小能(京华信息董事长):我很欣赏他们。其实王一刚才说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目前中国创业的氛围不差,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拿这么多真金白银来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但创业者也要注意,是否成功,最终还是由来市场决定。很多创业者都能够讲一个漂亮的故事,但只有那些真正沉下心来创新创业的,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一直在讲故事,等政府各方面的资金,最终必然失败。政府的资金只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所以,建议创业者多找市场,少找市长。
主持人区健妍:陈总,您也是公司管理方面的前辈,请您给年轻创客一点建议。
陈登坤(有米科技总裁):我觉得早期投资更重要的还是“投人”。发展到今天,所有的公司都会经历一个从零到一,从一到N的过程。所以创始人刚开始肯定是无所不能的,但到了后期要做好公司的机制建设和人才的布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相信“齐悟”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代表了90后的一批新兴的创业者成熟的态度。不仅仅为了赚钱而赚钱,而是要去做一个事业,一个为客户与社会创造价值的事业。这是我们在“双创”这个过程当中特别倡导的。创业不是为了去比赛去拿补贴,更重要的在于最终为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
主持人区健妍:最后想同时问问我们三位创客,你们觉得北上广深的“双创”各有什么优势?未来广深的“双创”发力点在哪里?
谢小能:我个人认为,北上广深各有其特点和资源。就广东来说,市场经济一直是全国走得最前的。真正推动创新创业的一定是市场,广东有这样的市场氛围很好。很多人认为,广东没有地方保护,同样是招标,有些地方本地企业有优先,在广东却没有,广东就一直是很开放、很包容的。换一个角度,也许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够锻炼出更加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陈登坤:其实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现代企业的创业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未来,在中国市场化越高的地区,仍然会引领新一代创业的浪潮与优势,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我对整个广东省包括华南地区的创业发展都是非常乐观的。
如果提建议的话:第一,在人才的吸引上,如何吸引全球全国更多的人来到广东,这个是很重要的。包括在国外工作留学的人,要设法让他们回来创业。全国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优选广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看到省政府和各地市政府做了很多人才吸引的工作,未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物价和房价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都受到这样的困扰。我们很希望政府有措施能帮助年轻人迈出第一步。从创业的门槛来讲,现在比过去降低了很多,但从员工职业生活的门槛来讲,其实是提高了。因为租房、出行等各个方面的成本都提高了很多,这个环境其实也需要引起政府去关注的。
第三,土地政策方面,创业型公司快速发展,由几十人变成几百人上千人的过程,也希望政府能够优先考虑到他们的办公用地问题。很多创业型公司,政府有土地,建自己的科技园、办公楼,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其实这个也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我们的根在中国,很多外资企业来到中国都是租场地的,从全球资源配置来看,可能租是最灵活的,但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讲,如果我们在广州,我们就希望在广州扎根。我相信未来,包括像王一那样的公司,用不了两年三年,员工可能就会有上百人、上千人了,那么办公场地其实也是个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基础,变成一个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政府今后可更多地关注一些创业型的中小企业。
王一:我觉得广东不管是投资圈也好,创业圈也好,都相对务实。广东人很实际,这也是商业的本质,所以广东的投资人眼光会更加的犀利。不管你技术有多牛,应用场景在哪,能否落地、能赚多少钱、未来市场容量有多大,这些都是广东投资人最关注的。当然北京和上海可能更加关注你的想象空间。
我们回来深圳继续创业,是觉得深圳的政策一直都挺好的,例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都能给到优质项目和人才更多的帮助,你一回来就给你300多万元支持,这个支持是很实际的。
所以我觉得广东相对比一些省市,会更加开放一点,整体的创业氛围会更活跃。我经常全国出差,但对比发现,深圳还是特别有活力、有朝气的,担得起中国硅谷这个名号。企业创新的氛围很强,竞争特别多,你要是发展不够快的话,明天就被别人赶超了,基本上就是你追我赶的状态。这个状态在欧美是达不到的。你在欧美跟他们讲“996”(上班时间),他们跟你讲法律。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大家都默认了这是一个行规,都自觉去践行。互联网公司哪有不加班的?你不加班,那竞争对手在加班啊!他们不会停下来。我们都在努力地往前跑啊!
未来我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中小型企业,扶持力度更大一些,不一定要给钱啊,比如,如果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以营收的形式做社区智能化,这也是一个很好扶持。整体的创投氛围的话,北京和深圳在投资获取上,相对是容易一些的。华南一些城市的投资人会更务实,特别在已经有营收之后,找投资特别容易。这也就是在不同阶段,做正确的事情。
结束语
主持人区健妍: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三位不同年龄段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的创客,来金羊直播间分享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各种酸甜苦辣。从这么有意思的一次深入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中国的希望,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创客们的活力、韧性和企业、团队、创客们不断奋进、力争上游的希望。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将会继续崛起更多掌握着时代和商业脉搏的优秀企业和先进技术,让我们拭目以待。更多关于“创客”的故事,敬请您继续关注金羊直播间及羊城晚报集团全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