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成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 家长学校如何助其挣脱?

来源: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发表时间:2018-10-10 08:28

玩手机、平板成了不少孩子的主要娱乐 记者王俊伟摄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近一成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

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日前,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透露,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较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

统计:

我国近一成青少年 过度依赖网络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诊断网络成瘾障碍,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陆林表示:“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们国家接近10%。”

那么,广东的情况如何?昨日,在省卫生计生委媒体见面会上,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近年来,广东青少年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厌学、自伤及自杀、网络成瘾等现象较普遍,“尤其是名校的‘学霸’,出现这些情况的不少见”。

案例:青春期男孩受困于“无形的网”

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有哪些表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向记者分享了他最近的一个病例。一年前,小刘(化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但今年以来,刚上中学的小刘变得对学习不上心,似乎离不开手机了。只要有机会,小刘就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微博,玩玩游戏。小刘似乎活在了一张“无形的网”里。

过度地依赖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在9%以上。长时间上网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风险,严重时会导致猝死。其次,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探因:孩子沉迷网络或因困惑与创伤

潘集阳认为,网络成瘾背后往往涉及孩子与父母家庭关系、学业、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多方面心理问题。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尹平指出,网络成瘾不是单独某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综合问题,它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就像一个原本不喝酒的人,在遇到困难后喝醉了。孩子心里有困惑,这些困惑他解决不了,就逃避、转移到网络世界里,躲进去回避”。要帮助孩子走出网络成瘾,需从根本上解决他所面临的困惑。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何日辉表示,临床上看,孩子网络成瘾分两类,一是真正的网络游戏成瘾,在游戏中获得兴奋感;二是花大量时间在游戏上,但其实并没获得多少愉悦感,这种孩子很可能有创伤经历。创伤可能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

何日辉称,对于单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可采取综合干预手段,消除其“心瘾”;而对于有创伤经历的孩子,则要找到创伤源头,进行高效干预。

专家:强行戒网瘾或致二次伤害

不少家长无奈之下选择将孩子送入戒网瘾机构。对此,何日辉特别反对。他表示,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严格来说,只有医疗机构有资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另一方面,如今社会上各种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许多机构是用暴力手段,通过行为的矫正,让孩子在恐惧下选择顺从,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二次伤害、创伤后遗症等。何日辉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

东莞

手机校园管理成普遍难题 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专家呼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管理有章可循

金羊网记者 余晓玲

“东莞13岁男孩假期打游戏中风。”近日,这个消息在东莞不少班级群、朋友圈热传。记者向东莞市人民医院求证,得到的回答是:“查无此人”。目前,此事并不能证实是发生在东莞。不过,这条很可能不实的信息还是刺痛了不少家长的神经。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东莞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实行寄宿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已开始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手机的校园管理成为了中小学校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现状

学生带手机进校现象普遍

如今,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十分常见。记者了解到,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就接诊过不少手机游戏成瘾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沉迷游戏出现幻觉。

“只要给他一部手机,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成绩也下滑得非常厉害,从班上的前几名一下子掉到了班上二三十名。”家住东莞莞城的张先生情绪有点激动,他说儿子的情况绝对不是个案。

记者走访了解到,因为东莞大部分初高中都实行寄宿制,为了有更多时间接触手机,学生带手机进校的现象较普遍。东莞排名较为靠前的一所公办高中高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班上有40多名学生,其中近半学生是不带手机的,约10人会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但仍有十多人会将手机带在身边。一所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高中的老师则透露,其所在学校学生带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洗手间等场所都能见到学生玩手机。

据了解,东莞的民办学校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现象则少一些,因民办学校校规约束相对较严格,大部分学校都明文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的学校对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甚至会做出停学处理。

学生用手机做什么?“玩游戏、玩抖音、看小说,基本都是用来做这几项。我就没见过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是用来学习的。”东莞市一所民办学校负责人认为,“手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另一名高中班主任称,学生通过手机还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还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手机带给他们的几乎都是负面影响。”

难题

学校不能不管又不能严管

几乎所有受访老师和学校负责人都表示,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一道难题。东莞沿海片区一所公办高中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在手机管理上老师、家长、学生很难达成共识,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带上手机方便自己和孩子联系。达不成共识,就给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题。”

东莞一所民办中学的刘老师也说,虽然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回家就将自己关在房间玩手机,希望学校能严管,“但我们严管的话,有的家长又有意见。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发现有学生玩手机会让学生将手机交给校方统一保管,但这个也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东莞还有民办学校曾遭家长索赔,原因是学生的手机在被学校保管的过程中电池损坏无法开机。

“因为曾出现因手机管理引发的极端案例,不少学校现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我们老师除了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外,几乎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东莞一所公办高中的一名班主任坦言,每次班会他都会反复和学生讲手机的危害性,但收效甚微。

建议

立法规范手机校园使用

“希望国家和省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学校、老师在管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东莞高级中学从教35年的特级教师毛经文表示,现在不少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手机管理上“畏手畏脚”主要是因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因此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和学校或承担一定风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让学校处理此类事件时“名正言顺”,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最近,山东省就立法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让学校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法理依据,或许值得借鉴。

东莞市政协委员陈丽敏则表示,学校也需要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

“以家委会的名义发出让孩子不带手机进校园的倡议或许是眼下的一个应对之策,因为在手机管理上家长的配合非常关键。”东莞一所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

编辑:海辉
数字报

近一成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 家长学校如何助其挣脱?

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2018-10-10

玩手机、平板成了不少孩子的主要娱乐 记者王俊伟摄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近一成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

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日前,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透露,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较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

统计:

我国近一成青少年 过度依赖网络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诊断网络成瘾障碍,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等,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最为常见。

陆林表示:“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们国家接近10%。”

那么,广东的情况如何?昨日,在省卫生计生委媒体见面会上,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近年来,广东青少年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厌学、自伤及自杀、网络成瘾等现象较普遍,“尤其是名校的‘学霸’,出现这些情况的不少见”。

案例:青春期男孩受困于“无形的网”

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有哪些表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向记者分享了他最近的一个病例。一年前,小刘(化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但今年以来,刚上中学的小刘变得对学习不上心,似乎离不开手机了。只要有机会,小刘就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微博,玩玩游戏。小刘似乎活在了一张“无形的网”里。

过度地依赖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在9%以上。长时间上网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风险,严重时会导致猝死。其次,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探因:孩子沉迷网络或因困惑与创伤

潘集阳认为,网络成瘾背后往往涉及孩子与父母家庭关系、学业、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多方面心理问题。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尹平指出,网络成瘾不是单独某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综合问题,它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就像一个原本不喝酒的人,在遇到困难后喝醉了。孩子心里有困惑,这些困惑他解决不了,就逃避、转移到网络世界里,躲进去回避”。要帮助孩子走出网络成瘾,需从根本上解决他所面临的困惑。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何日辉表示,临床上看,孩子网络成瘾分两类,一是真正的网络游戏成瘾,在游戏中获得兴奋感;二是花大量时间在游戏上,但其实并没获得多少愉悦感,这种孩子很可能有创伤经历。创伤可能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

何日辉称,对于单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可采取综合干预手段,消除其“心瘾”;而对于有创伤经历的孩子,则要找到创伤源头,进行高效干预。

专家:强行戒网瘾或致二次伤害

不少家长无奈之下选择将孩子送入戒网瘾机构。对此,何日辉特别反对。他表示,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严格来说,只有医疗机构有资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另一方面,如今社会上各种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许多机构是用暴力手段,通过行为的矫正,让孩子在恐惧下选择顺从,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二次伤害、创伤后遗症等。何日辉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

东莞

手机校园管理成普遍难题 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专家呼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管理有章可循

金羊网记者 余晓玲

“东莞13岁男孩假期打游戏中风。”近日,这个消息在东莞不少班级群、朋友圈热传。记者向东莞市人民医院求证,得到的回答是:“查无此人”。目前,此事并不能证实是发生在东莞。不过,这条很可能不实的信息还是刺痛了不少家长的神经。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东莞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实行寄宿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已开始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手机的校园管理成为了中小学校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现状

学生带手机进校现象普遍

如今,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十分常见。记者了解到,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就接诊过不少手机游戏成瘾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沉迷游戏出现幻觉。

“只要给他一部手机,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成绩也下滑得非常厉害,从班上的前几名一下子掉到了班上二三十名。”家住东莞莞城的张先生情绪有点激动,他说儿子的情况绝对不是个案。

记者走访了解到,因为东莞大部分初高中都实行寄宿制,为了有更多时间接触手机,学生带手机进校的现象较普遍。东莞排名较为靠前的一所公办高中高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班上有40多名学生,其中近半学生是不带手机的,约10人会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但仍有十多人会将手机带在身边。一所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高中的老师则透露,其所在学校学生带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洗手间等场所都能见到学生玩手机。

据了解,东莞的民办学校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现象则少一些,因民办学校校规约束相对较严格,大部分学校都明文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的学校对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甚至会做出停学处理。

学生用手机做什么?“玩游戏、玩抖音、看小说,基本都是用来做这几项。我就没见过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是用来学习的。”东莞市一所民办学校负责人认为,“手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另一名高中班主任称,学生通过手机还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还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手机带给他们的几乎都是负面影响。”

难题

学校不能不管又不能严管

几乎所有受访老师和学校负责人都表示,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一道难题。东莞沿海片区一所公办高中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在手机管理上老师、家长、学生很难达成共识,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带上手机方便自己和孩子联系。达不成共识,就给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题。”

东莞一所民办中学的刘老师也说,虽然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回家就将自己关在房间玩手机,希望学校能严管,“但我们严管的话,有的家长又有意见。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发现有学生玩手机会让学生将手机交给校方统一保管,但这个也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东莞还有民办学校曾遭家长索赔,原因是学生的手机在被学校保管的过程中电池损坏无法开机。

“因为曾出现因手机管理引发的极端案例,不少学校现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我们老师除了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外,几乎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东莞一所公办高中的一名班主任坦言,每次班会他都会反复和学生讲手机的危害性,但收效甚微。

建议

立法规范手机校园使用

“希望国家和省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学校、老师在管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东莞高级中学从教35年的特级教师毛经文表示,现在不少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手机管理上“畏手畏脚”主要是因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因此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和学校或承担一定风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让学校处理此类事件时“名正言顺”,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最近,山东省就立法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让学校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法理依据,或许值得借鉴。

东莞市政协委员陈丽敏则表示,学校也需要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

“以家委会的名义发出让孩子不带手机进校园的倡议或许是眼下的一个应对之策,因为在手机管理上家长的配合非常关键。”东莞一所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