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金羊网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高永芮
继共享单车ofo遭用户集体排队退押金后,共享汽车APP途歌也“出事”了,多名用户表示他们在途歌APP的1500元押金,等了数月仍未退到账。羊城晚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先申请不一定先退款,现场登记比线上或更有效,手握“名额”可能才是最大赢家。
市民爆料
A 押金退了一个月还不见影
市民谢先生是在今年1月下载了共享汽车途歌APP,利用共享汽车出行,“新用户注册时,途歌会给90多张优惠券,在市内跑一次最多才花5块钱,很多时候甚至免费。”谢先生告诉记者,只要在APP上传身份证与驾驶证,即可完成注册,为了多享受优惠,谢先生还注册了两个账户。
“第一个账户7月份押金顺利退还,然而我11月20日在第二个账户退押金,却一直到今天都没退还!”根据谢先生向记者展示的手机截图,他的退款申请在11月20日已显示提交成功,提请金额为1500元。按照途歌APP的规定,用户需要在最后一次使用车后20天方能申请退还押金,当申请退还通过时,途歌会在7个工作日内返还。
“拨打客服电话,客服一直占线,好不容易接听了,就说还在走财务流程,让我耐心等待。”谢先生告诉记者,他周围还有不少朋友、同事使用途歌,周围十几个人无一实现成功退款。
B 广州11个网点一辆车都没有
最让谢先生郁闷的还在后面,“退款不成功,我就想那继续用呗,结果两个星期前打开APP,发现广州市11个网点一辆车都没有!”
情况是否如谢先生所言?羊城晚报记者于20日下载途歌APP,注册完成后,APP便跳出弹窗“您附近暂无可用车辆。”根据APP页面显示,途歌的运营范围在主城几个区,设有11个车辆停泊点,然而记者点击每个停车场点均显示无车可用。记者随后拨打途歌4006101002的官方热线,虽设有专门的押金咨询通道,可一直未能接通客服,系统持续提示使用繁忙,正处于高峰时段。
记者探查
A 一日内近50人登记退款
线上退款难,不少用户选择去位于保利克洛维的途歌广州分公司现场退款。
羊城晚报记者添加了“途歌退押金广州维权群”,内有群成员40名,许多人都是为了途歌押金四处奔走。“靠APP没有用,还得去公司现场登记。”有群成员向新成员介绍退款经验,“在纸上登记,可以优先办理。”还附上了退款成功的APP截图。
现实情况到底如何?羊城晚报记者于20日前往坐落于保利克洛维的途歌广州分公司,该分公司前台并没有途歌公司显眼的LOGO标识,只在角落一侧立有途歌共享汽车易拉宝,一名前台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想退款是吧?来前台登记。”说着便递来了一张登记表,需填写用户的真实姓名、APP账户名、申请日期与联系电话,A4大小的两页纸上已密密麻麻登记了50名左右的用户,“这还只是今天一天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是否登记了,就能退款呢?“这个我们是不知道的,钱都是由北京总部财务发放,陆续到账,你们就等着吧。”该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人前来登记退款,“最近两天来的人特别多,早上来了一大波人。”
就在记者采访时,先后又有5名途歌用户前来登记:“APP登记了没退钱,来这里试试运气。”
B 退款有“名额”限制?
根据此前媒体公开报道,途歌在不少城市均有“撤退”迹象。在南京、武汉等地运营车辆数量持续减少,在北京、深圳则运营停滞,不少公司地勤垫付的费用均仍被拖欠。受此影响,在途歌北京总部大量退款人排起长队,依次签名索要押金,可现场退款名额每日只有15个,造成不少用户早起抢名额,有人计算假设以接近200万的注册用户计算,全部完成用户退款需要365年。
记者在途歌广州分公司向工作人员询问,广州是否也存在每日限名额的情况?“那是北京地区,也只是网上流传,我们也不清楚是真是假。广州还没有接到‘名额’通知,退款先后统一由北京总部安排。”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有用户反映后申请退款的人比先申请退款的人早到账,“有人10月申请退款没成功,也有人12月申请有退钱。”
可记者在途歌退押金维权群中,却听到了与工作人员不一样的说法。“我连着去了两天,手里才拿到了一些名额。”一名广州网友私聊记者,表示其从途歌广州公司拿到退款名额。至于其手上名额有多少,该网友则避而不答。
面对退款情况愈演愈烈,途歌于18日发布官方声明,声称公司会遵循退押金流程进行信息审核和处理,核实完毕后会依照顺序进行退款。对于前往公司线下登记的用户,则按此前的队列信息为准。公司还将及时更新APP系统状态告知退还进度,尽快优化押金退还周期。
律师说法
设置退钱“名额”不妥
应以申请时间先后为准
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用户表明退款时间有蹊跷,先申请不一定先退钱,“是不是拿到‘名额’就先退?有现场登记比线上先退?”
针对这种状况,广东杰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甘静仪说:“公司不可以自设退款名额,造成消费者哄抢。退押金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公司应该按照法律程序以消费者提请申请的先后顺序进行退还。”甘静仪告诉记者,APP往往都有具体的押金退还申请时间,公司应该按照该时间先后进行退还,不可单方面改变合同约定,“某种程度上,是违反了消费者的公平原则”。
甘静仪同时提到,若消费者遇到商家不退押金,可以前往消费者协会投诉并保障自己权益,还可前往工商局投诉企业存在拖欠押金的行为,寻求政府相关机构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