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27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如期举行,杨道匡、周西篱、丁邦晗、赵淦森、谢小夏、伍志趼等6位省政协委员在数十名记者面前亮相,分别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即席发言。
这是本次政协会议的最后一场“委员通道”。
杨道匡委员: 粤港澳协同建设蓝色经济产业区
来自澳门的特邀委员杨道匡是“委员通道”第一个亮相发言的委员,他关注的是蓝色经济的话题,建议粤港澳协同建设高度开放的新型城镇群和蓝色经济产业区。
杨道匡指出,葡萄牙被誉为“航海之乡”,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经验。我们要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鼓励双方加强海洋科研、海洋开发和保护、港口物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蓝色经济”,让浩瀚海洋造福子孙后代。
广东省对于发展海洋经济早有规划部署,杨道匡建议广东在规划基础之上,在珠江口沿岸的珠海横琴自贸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万山群岛等合适的区域,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海洋产业合作区。依托珠江口沿岸和万山群岛组成的多个海岛,建设粤港澳湾区新型城镇群和优质生活圈。(薛江华)
丁邦晗委员:建议在人员密集场所配置AED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带着一台AED(体外自动除颤器)走上了“委员通道”。
他表示,我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救治成功率不足3%。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和第一时间电除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丁邦晗指出,AED是医院内和医院外心脏骤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是可以由非专业人员方便使用的急救设备。然而,当前,广东省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率极低。
他建议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比如机场、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地铁站点以及体育馆、图书馆、大型购物场所、学校、大型社区等固定配置AED;在大型会议、运动赛事时期流动配置AED。他还建议,广泛推广AED的科学使用,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丰西西)
谢小夏委员: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女性民营企业家谢小夏委员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她在发言中指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这说明,社会就业压力上升。据统计,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
谢小夏表示,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实现“稳就业”的关键。
谢小夏建议,政府可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对具有就业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高就业民营企业”的认定。同时制定有关“高就业民营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中小企业吸收劳动力大量就业的良好氛围。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改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最近的商事制度改革和多次的减免税后,现在的小微企业如果年营业收入120万元以下,是不用缴纳增值税的,所得税也按比例大幅下降,”谢小夏对于近期的一系列利好措施表示欢迎,“这让广大的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非常受鼓舞。”(林曦)
周西篱委员: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当中,文化的力量不可缺失。”省政协委员周西篱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发言。
周西篱委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建议将广州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中心,制定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提升大湾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设立大湾区文化发展基金,保障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二,建议以广东省作家协会等人民团体为主力,广泛联系、团结港澳的作家组织和文学力量,建立大湾区文学联盟,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平台,促进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形成。
第三,建议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文化产业”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产业的文化服务、文化贸易繁荣。通过“一带一路”当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宙辉)
赵淦森委员: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唱道,‘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赵淦森委员以歌曲开场,引出养老问题,建议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省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主任,赵淦森把养老计划“算”得很清楚:“人们只要抽出时间去照顾老人,看护的时长就可以存入‘银行’,等到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再‘取出’,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养老服务。既不依赖子女又减轻国家负担。”
据介绍,瑞士已将“时间银行”与养老服务挂钩,颇受追捧。
他建议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推动助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
他设想:“时间银行”在全省“通存通兑”,“信息和服务时间能够在省内各个社区流通,就像我们的钱,一个地方存进去,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提取”。
他还建议,参照“国家扶贫基金”做法,设立“广东省时间银行”专项基金,多渠道筹集“时间银行”的建设资金。(蒋隽)
伍志趼委员: 利用再生水让城市水体“活”起来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志趼带来城乡再生水利用建议。他表示,污水再生利用是确保城市用水需求的重要措施,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广东再生水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伍志趼表示,2017年广东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而再生水率仅10%左右,在国内外仅仅属于起步阶段。
他建议将再生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围,与净水厂建设同步进行;考虑将再生水补充到城市地表水环境,让城市水体“活”起来。
加大政府对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和用水结构。采取运营资金补偿结合强制使用等适当的激励或约束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用户相信和使用再生水。
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以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为依托,开展再生水水质安全和稳定性研究,完善再生水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促进广东再生水行业健康发展。(周聪)
统筹/记者 彭启有 图/记者 黄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