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广东省第十三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广东各地市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展开热烈讨论。请您跟着羊城晚报全媒体节目《两会连连看》的镜头一起探营,看看代表们关注的话题,听听各地新一年的发展大计。
肇庆:深度对接“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肇庆所优”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关键节点。在大湾区主体城市中,肇庆面积最大、占大湾区总面积的近30%,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仅为6.5%,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营商成本低廉,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和承载力。
省人大代表、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表示,对肇庆来说,全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决定未来40年甚至更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招。肇庆一跃成为代表“国家队”参与全球顶级竞争的重要一员,给肇庆带来了空前的发展起点、空前的发展平台、空前的发展环境和空前的发展潜能。肇庆将紧紧围绕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五个战略定位,把全方位融入大湾区建设作为肇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深度对接“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肇庆所优”,坚决打好“湾区牌”,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赖泽华介绍,当前肇庆“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快速干线、六条轨道交通、七条高速”的交通网络基本构建成型。从肇庆搭乘高铁到广州只需30分钟,到深圳只需1小时,4小时即可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距离肇庆主城区仅20多公里。肇庆正积极力争年内开通直达香港的高铁、增开到深圳的高铁班次,谋划和争取广湛、深江肇、珠江肇等高铁项目,协调推动肇庆到佛山西站城轨公交化。
赖泽华认为,交通区位不如服务到位,政策优惠不如政务优质,硬环境不如软环境。肇庆要把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作为对接大湾区各领域机制的重中之重,对照国际一流湾区标准,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重点,推动从“老三拼”(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向“新三比”(比效率、比服务、比配套)转变,打造大湾区营商环境新高地。
中山:构建“大湾区中心城市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格局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几何中心,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战略通道的建设,中山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据介绍,中山将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围绕深中通道这一大湾区的纽带,加快推进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等深中通道关联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形成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水运等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介绍,中山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化能力强,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翻番,目前超过2300家;去年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中山—复旦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无人装备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户。
在创新驱动方面,中山立足自身实际,走与香港、深圳、广州等大湾区中心城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之路,构建“大湾区中心城市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格局。以翠亨科学城、“两区一湖” (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迪茵湖)区域创新平台为依托,九大市级产业平台为支撑,促进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和成果向中山快速转移转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清远:“广清特别合作区”对标“深汕特别合作区
广州清远两市地域相连、人文相亲。自2012年广清两市共同提出推动广清一体化发展以来,经过7年多的探索,特别是随着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到省级层面,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路径也更加明确。
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表示,今年初清远市委七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入珠融湾”步伐,交通、产业、城市、民生等方面一体化都取得丰硕成果,无论是从市场层面,还是从政府层面来看,都可用8个字来形容当前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就是“全面深化、渐入佳境”。
据介绍,广清特别合作区前身为佛山顺德清远 (英德 )经济合作区,因对口帮扶关系的调整,也为了推动园区更好加快发展,现已明确由广州市承接对口共建任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代表广州市承接合作区的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
广清两市根据新形势发展,明确“广清特别合作区”要对标“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模式,由广州和清远共同开发建设,通过充分发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清远(英德)市两地比较优势,开创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协作为核心、管理协同为手段的区域合作共建新模式,将其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和生态宜居相结合的经济合作区。
郭锋表示,清远接下来将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加快“入珠融湾”进程,积极打造“融湾”先行市,力争在粤东西北率先融入珠三角走在前列,努力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
《两会连连看 》全媒体节目
出品人:刘海陵 林海利
策划:孙璇 孙朝方
统筹:郑华如 区健妍
采写/主持:区健妍
拍摄/剪辑:曾育文
包装:王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