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联村成了网红村,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红色景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老区苏区行·梅州】
文/图 金羊网记者 薛江华
在中秋节前夕,“老区苏区行”记者团一行踏上梅州这片红色热土,所到之处,绿意盎然,蜜柚飘香。作为岭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农业主产区,梅州市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积极推动梅州主动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湾区优质“茶罐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近年来,梅州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千企帮千村”行动和“新乡贤”回归工程,打造了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和乡村旅游五大品牌。20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98.96亿元、比增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3元、比增7.7%。
红色村助力村民足不出村收入翻番
沿着美丽的梅江河一路行驶,记者团一行来到了西阳镇北联村,这是梅江辖区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北联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经渡口之战、茅坪之战、乐潭突围等战役,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红色村”,随后又被列为全省首批实施的30个示范点之一,是梅江区唯一的省定红色示范村。
中秋来临,北联村民钟志争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蜜柚。他告诉记者,现在进村的路宽了,居住环境好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他种了十多亩山林,主要种柚子和枇杷。村子成为红色村之后,游客来村里不仅会参观红色景点,也会下田地体验采摘的乐趣,“我们村成为红色村之后,我收入翻了一番!”
截至目前,北联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464.94元提高到2016年的6185.56元,再到2017年的13542.94元,2018年达到27593.39元,实现了每年翻一番。脱贫率从2016年的51%,到2018年已经达100%。
依托资源打造“红军茶”等绿色品牌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记者团一行来到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
“以前村里种植的农作物都要村民自己拿到镇上去卖,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农产品,还有很多人上门来买。”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提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在水美村,分布着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东江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的红色遗址。
古盖立说,水美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为了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水美村利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优势,串联周边各村联动开发,“三点一轴”打造红色小镇,大力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古盖立说,今年6月以来,村里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600多名游客来这里参观。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水美村还大力发展红色生态富民产业。红军客栈、红军茶、红军餐、红色土特产等红色生态富民产业,“水美鸡”“水美百香果”“水美蜂蜜”等品牌也都远近闻名。
据介绍,自2016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水美村通过三年的努力,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50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11000多元。
除了“红军酒”,梅州还有好品质的“红军茶”。
龙岗镇马图村在2003年的时候还是省级贫困村。这几年马图村靠着发展“红军茶”,如今全村茶农870户,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量约48万斤,仅茶叶一项,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就达1.5万元,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了100户。
打造“丰收节”品牌走绿色发展之路
梅州丰顺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梅州南大门”之称。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资源,丰顺县积极谋划高山茶产业的建设发展,并于2018年成功申请了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丰顺县茶叶面积至2018年底,有10.8万亩,占广东茶叶种植面积的八分之一。
从县城出发,驱车沿着盘山公路,记者团一行来到了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是2019年丰收节的主会场。
在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内,记者看到,丰收节的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人们正加快对丰收广场、茶博馆暨中心会场、四韵楼等项目建设,一个个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丰顺将借助此次丰收节,举行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让梅州嘉应茶声名远播。
四天的采访结束,记者团一行挥别梅州的青山绿水。记者团一行,不仅看到了梅州天然生态之美,更感受到了苏区人民的精神和风骨,相信不久的将来,梅州一定会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成功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