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 新华社 发
丁宁 新华社 发
“地表最强12人-2020直通釜山赛”昨晚在深圳罗湖体育馆落下帷幕,最后一天的“血战到底”循环赛,却不见大满贯得主也是国乒男、女队队长马龙和丁宁,两人在第二轮分别不敌周启豪和朱雨玲,没能进入直通赛前三甲。从近一年两人的表现来看,结果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三十是个“坎”
从年龄上看,马龙和丁宁的确“老了”,马龙年近32岁,而丁宁也快30岁了。四年前的里约奥运会是两人的巅峰,分别夺得男女单打冠军,就此成就大满贯伟业;但无敌的运动员也难敌无情的岁月,不少顶尖的运动员刚过三十岁,就迎来职业生涯的终点。
但是,从状态上看,两人其实又不比年轻选手逊色多少。里约奥运会后,马龙又连拿两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还是实打实的乒坛第一人。上个月的国际乒联年终颁奖典礼,马龙再次夺得年度最佳男运动员殊荣,就是他仍处在职业生涯黄金期的最佳佐证。
丁宁在东京奥运会周期的表现还算不错。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她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尽管在布达佩斯世乒赛止步四强,但也仅败在最终夺冠的刘诗雯拍下。世乒赛前,丁宁的世界排名还高居榜首;在直通赛上,她还能打到队内第三,与一众小选手拼起体能、精力也毫不逊色。
这次直通赛两人早早出局仅是爆冷?其实也不尽然,布达佩斯世乒赛后,两人就渐渐显露颓势,甚至在世乒赛前的优势已不明显,后来的“滑坡”早有征兆。
“痛点”各有不同
两人“滑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马龙的“痛点”在于伤病。2018年,他多次因伤退赛,在布达佩斯世乒赛开打不到一个月时,才匆匆在卡塔尔公开赛上复出,距离上次出现在国际赛场已有八个月之久。尽管在世乒赛上“宝刀不老”、成就“三连冠”伟业,但马龙在世乒赛后再次遭到膝伤打击,最终不得不停止比赛,前往美国治疗,如此又在国际赛场“消失”了小半年。
马龙在两个月前正式复出,在日本东京的团体世界杯上只是“小试牛刀”,打了两场小组赛后就高挂“免战牌”。去年11月底的成都男乒世界杯才是马龙复出后的单打首秀,结果连续负于张本智和和林昀儒,仅取得第四名。马龙在场上的移动明显受限,赛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还在通过比赛找感觉。
但找感觉的时间明显比预期要长,从成都世界杯到现在一个多月,马龙共打了三次正式比赛,但比赛中都显得有些挣扎。对他来说,现在要“零封”对手、轻松拿下比赛几乎不可能,不论对手是谁,他都最少打到六七局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丁宁的难点则在于技术。2017年年底国际乒联换球之后,球的旋转下降,不可避免地对丁宁的打法造成影响,也让她失去优势屏障。在当下女子乒坛,大开大合、以力破巧、快速高频的打法大行其道,让丁宁以旋转为主的打法很是被动。可以说,丁宁的技术“落伍”了。
也因如此,在2019年,丁宁没能拿下任何一个有分量的单打冠军。在年终总决赛上,她甚至首轮就被日本小将佐藤瞳淘汰,让她的东京奥运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还能创造辉煌?
尽管两人有种种的不如意,但现在就下“英雄迟暮”的结论,或许还为时尚早。年纪虽渐长,但两人雄心仍在。
对于东京奥运会资格的竞争,两人仍有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乒历届奥运会团体阵容中,都要至少一名有奥运经验的老将压阵,而马龙和丁宁无疑是队内奥运经验最为丰富的。
马龙的单打“依然在线”。尽管不在最佳状态,但他还是拿下年终总决赛的男单亚军,仅负于状态如日中天的樊振东。这次直通赛期间,马龙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只是各方面还需要在比赛中再调整一下。对于这位现役乒坛“第一人”,今年还应有更多的期待。丁宁在单打方面的优势不如马龙那么明显,但在团体和双打依然可以给国乒稳定地作出贡献。丁宁的最大特点是意志品质顽强,在大赛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两人能否拿到奥运资格,或继续保持职业生涯的高水准,不仅取决于自身,也要看小将们的冲击。如果新一代国乒选手上升势头和技术革新十分迅猛,再强的经验优势也很难抵挡。
马龙和丁宁在接受采访时并未过多谈及奥运名额的竞争,或许他们已经荣誉满身,享受乒乓球、享受最后的职业生涯才是最重要,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金羊网记者 魏超然 (发自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