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赵坤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燕华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而安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作为主要承担着“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的住建部门,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征程上重任在肩、倾力而为。五年来,广东累计为近40万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
日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赵坤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将农村危房改造与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凝心聚力补齐短板、啃下硬骨头,确保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推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圆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数十万贫困户住进新房
羊城晚报: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广东省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连续多年被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至今进展如何?
赵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与各地市、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精准施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广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广东省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其中茂名高州市列为农村危房改造国务院激励对象。
2015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负责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累计为19.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0.2万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其他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国家任务12.6万户,省级以上财政累计投入85亿元,圆满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兜底保障。对于采取拆除重建方式改造危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原中央苏区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每户提高补助额度。同时,实行对特困户倾斜兜底政策。对于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特困户,通过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资金额度和实施改造资金缺口兜底等方式,由市、县政府或帮扶单位兜底解决危房改造资金问题。
羊城晚报:农村危房改造为贫困人口带来怎样实实在在的利好?
赵坤:全省通过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等方式,帮助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基本居住安全问题,改造后房屋的抗震减灾能力显著提高。通过近十年努力,广东基本消除了农村相对贫困户住房安全隐患,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使贫困人口居有所安,广东实现了农村危房由以前的泥砖房向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的优化,基本做到选址安全、地基坚实、基础牢靠、结构稳定、强度满足要求、抗震构造措施齐全,农房建设质量显著提高。改造后的农房还具备厨卫等基本设施,通风、采光、居住的舒适度也明显提高。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从“安居”迈向“宜居”。广东将农村危房改造与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相结合,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羊城晚报:有没有一些典型经验做法?
赵坤:全省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如肇庆全市实施“五卡”上墙,在危房改造户门口张贴农村危房改造农户信息卡、干部联系卡、工匠责任卡、房屋信息卡、政策明白卡等“五卡”资料,使危房改造工作成为“阳光工程”。
又如韶关市翁源县创新模式,建设“安居楼”。当地对有建设条件、自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和管理,县财政以1万元/户提高补助额度,补助村委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安居楼”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困难户入住享受免费使用权,离世后,再由村集体统筹给下一批困难农户使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 已覆盖95%以上行政村
羊城晚报: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中,要求加快补齐农村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住建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坤:一是以整改促进补齐短板。近年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为抓手,全面推动各地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截至2019年底,列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的505个镇级填埋场均已完成整改工程并通过市级验收。同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也已完成。
二是以暗访推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连续部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暗访,委托第三方对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配置情况、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运行管理情况、农村保洁常态效果和群众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满意度等进行暗访,逐市印发通报,要求各市全面压实责任,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全省开展“清扫垃圾,清洁乡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提升乡村生活空间品质,为广东省乡村振兴铺垫好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底色。
一系列措施收到实效。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县域统筹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
助新市民实现住有所居 扎实打赢住房保障攻坚战
羊城晚报:住房保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责任重大。目前,广东省住房保障总体情况如何?
赵坤:2019年,广东顺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各地超过4.5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籍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异地务工人员以及青年医生、青年教师、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群体新获得了保障,近3万套棚户区住房得以改造,1.3万户棚改居民“出棚进楼”住进了安置房,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通过保障性住房保障住房困难群体95.16万户,涉及受惠群众307.4万人;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42万套,供应共有产权住房3.27万套,为33.2万位人才提供了安居房。
“十三五”以来,广东共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19.5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2.7万套,实施发放租赁补贴10万户次,新增分配公租房约24.5万套;全省各地通过实物和货币化的形式,共新增解决住房困难家庭超过30万户,受惠群众超过97万人,极大地改善了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羊城晚报:接下来,住房保障工作将如何进一步推进?
赵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今年又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内涵之深、目标之明、分量之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已经让我们的住房保障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既指明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我们的住房保障供应能力还不能满足解决所有住房困难家庭,尤其是“夹心层”新市民的住房需求问题,以及个别城市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家庭轮候时间相对较长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制度,切实解决好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实实在在地打赢住房保障攻坚战,推动广东省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一是加强对保障和改善群众住房领域的政策统筹、协同,突出系统发力,加快探索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和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为主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二是引导人口净流入量多、公租房需求大的大中城市切实增加公租房供给,强化对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公租房信息系统建设和“双贯标”,不断提升公租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推进广州、深圳等城市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管理试点,帮助更多城镇“夹心层”和各类人才实现住有所居。五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2020年确保完成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