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15 10:12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题: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新华社记者

黄花菜热了。

3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步入田间亲自察看黄花长势。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叮嘱乡亲们。

就在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柞水考察时,还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黄花、木耳,小作物里含着大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脱贫攻坚,为产业扶贫发展指明了方向。

初夏,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来到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场。那黄花满地、茶叶飘香、牛羊成群的画面中,映衬出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绘就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农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边的黄花菜地里除草。新华社发(柴婷 摄)

黄花成了“致富花”,扶贫要把产业抓

12日,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成片黄花随着微风摇曳。45岁的安春霞,亲眼见证黄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这片苦寒之地,人们一直靠着玉米和小杂粮维持生计。

虽然当地有种黄花的传统,但成熟期长达3年,加上采摘难、晾晒难、浇水难,乡亲们一直不敢大面积种植。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农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边的黄花菜地里除草。新华社发(柴婷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拍摄的晾晒好的黄花(5月11日摄)。新华社发(柴婷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全国吹响,当地下决心把黄花产业搞起来。安春霞的丈夫张顺宝是村干部,必须要带头。虽然心里有点打鼓,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为此,家里还背了不少债。

两口子没想到的是,扶持政策接连而来:每种1亩黄花补贴500元、黄花种到哪里水电路配套到哪里、政府出面从全国招聘采摘工、全区中小学操场和有硬化场地的单位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方、给黄花上自然灾害和价格“双保险”……

“我家有了自己的黄花菜品牌,还建起了烘干车间、储藏冷库等加工配套设施。”安春霞说。

2010年前,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还不到1.6万亩,如今是当年的10倍多,年产值达7亿元。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去年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在田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的一个抓手。2018年10月23日,他在广东清远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时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不到一年后,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在自家开的茶馆里沏茶(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肉牛养殖成效现,因地制宜是关键

天边刚吐出鱼肚白,46岁的养牛户马俊林和妻子就忙活起来。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5月中旬夏意渐起,正是牲畜开始长膘的时候。

“一头牛一年至少净赚5000元。种上‘牛庄稼’,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说起养牛带来的变化,马俊林的话匣子打开了。

早几年,杨岭村只有一条水泥路通往山外。和村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他家还住着土坯房,种着几亩薄田,农闲时打打工,日子勉勉强强地过着。“没致富的路子,只能受穷。”他说。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到他们村考察。“当时村里也有养牛的,但不成规模。”杨岭村党支部书记张顾杰说,“总书记到我们村考察后,大伙对发展草畜产业有了极大信心。”

当地鼓励农户黄牛育肥的同时又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这种牛产下的小牛犊卖价要比普通黄牛高2000元。

上个月,马俊林养的3头牛出栏了,净赚1.5万元。“我还有12头牛,这两年牛市稳定,准备贷款补栏。”他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4月30日拍摄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村里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4年来,杨岭村老百姓找准产业路子见了成效,这正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的具体实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搞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同样也要因地制宜。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强调,“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2019年9月,他又在河南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角(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生态优先结硕果,绿色发展正红火

出凤凰古城,往西南行驶一会儿,就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这里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猕猴桃等果树漫山遍野,水泥路平坦整洁,“小洋房”错落有致。浓郁的柚子花香里,忙着给桃子套袋的王安全起身擦汗,说:“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

菖蒲塘村山下耕地少,山上土层薄,村民长期靠种水稻、玉米勉强维持生计。当地民谣唱的是“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

为摘掉“穷帽子”,王安全等人带头到外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考察水果市场,先后引进蜜橘、椪柑、柚子、猕猴桃等品种。大伙克服了种种困难,种出了优质水果,一车车水果运到山外,村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绣娘们在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苗绣,这是十八洞村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旅游讲解员(前)带领游客参观(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扶贫开发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总书记2013年到菖蒲塘村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为村民们发展绿色生产明确了方向。王安全举了个例子:“给柚子套袋,一个袋子两毛钱左右,但保证了水果表面干净美观,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每个柚子能多卖一块多钱。”

截至去年底,全村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854亩,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23419元。

王安全感慨:“我们的绿水青山靠着精准扶贫变成了金山银山,以后也要继续守护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思想。

2015年2月13日,他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要求,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上个月,他在陕西秦岭考察时再次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4月14日拍摄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金生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8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村民在猕猴桃果园里进行疏果。新华社发(唐金生摄)

借力电商销路宽,多种经营防“卖难”

这两天,一场新雨后,山上的野草旺长起来。在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农场主杨长太一边安排人除草,一边又要急着去村头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与快递员对接发货事宜。

“志智双扶过上好日子,上下同心走出好路子”,这副贴在农场入口处的对联很亮眼。

2011年,杨长太因车祸受伤,身体基本恢复后他想创业,却因不懂技术,下大力气种植的苗木花卉都枯死了。钱没赚到,还欠了很多债。“被识别为贫困户的时候,觉得很丢人。”他说。

在当地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脱贫后的杨长太成立了家庭农场,主打生态农业和苗木花卉。直到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原先不懂电商的他“触网”了。东岳村结对帮扶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了云书网,农场与云书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半年时间杨长太就有了30多万元收入。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岳村调研。他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更坚定了杨长太的信心,加大了线上销售力度。

村里的养鸡专业户、蜜蜂养殖户、种植专业户等也纷纷加入到他的农场销售网络,加上与东岳村电商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合作,形成了“农场+贫困户+电商”的销售模式。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2)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浙江大学湖州市茶叶产业联盟专家钱义荣(左一)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感恩茶园”中指导普安县茶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茶园管护技术。新华社记者 郑明鸿 摄

北京、上海、郑州……销售网铺得越来越广,杨长太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以前寄东西要到县城,现在一个电话快递员就上门了。”杨长太说,“我还准备请网红主播来推广东岳村,把乡亲们的大米、鸡蛋、蜂蜜、茶叶等推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一座座电商架起的桥梁连通了小农户和大市场,而对于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心。2016年5月23日,他在黑龙江伊春市考察友好林业局万亩蓝莓产业园时叮嘱大家,发展林下经济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场,突出多种经营,防止一哄而上、产销失衡。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白茶扎根发新芽,稳定致富靠人才

5月11日下午,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感恩茶园”,浙江茶叶专家钱义荣正在向茶园工作人员传授管护要点。

“捞沟主要是为了雨季排水,沟不要太深,但是要有一定的斜坡。”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站在一旁的管护人员谭化爱和张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3)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4)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贫困户张梅在“感恩茶园”进行管护工作。新华社记者 蒋成 摄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他们的做法,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当年底,2000亩种满“白叶一号”的“感恩茶园”就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和白沙乡卡塘村落地生根,覆盖了贫困户862户2577人。一年多过去,茶苗长势喜人,今年3月5日迎来了打顶初采。

45岁的谭化爱是在“感恩茶园”务工的一名贫困户。“每个月3000元固定工资,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谭化爱说,“这一切都要感谢浙江安吉的捐赠者,也要感谢党和政府投资茶园建设。”

今年以来,屯上村的“感恩茶园”打顶采摘、锄草、施肥用工3180人次,预计从明年开始逐步迎来规模性采收。

“吃水不忘挖井人。”村委会主任蒋成勇说,“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种好白茶、种出成效,通过白茶产业走上致富的道路。”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5)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对产业扶贫中的人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2018年2月,他深入大凉山腹地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调研时把要求提给了干部群众: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乡亲们迈向脱贫致富新征程!(记者董峻、胡璐、周楠、孙亮全、谢建雯、张浩然、蒋成、柴海亮、王学涛)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东多地派发消费券如何用“券”制订“五·一”出游计划?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体验全新奥迪A6L:智能实用高科技

  • 东风日产整车产量突破1200万辆! 2020-05-14
  • 威马EX5-Z上线毛豆新车网 2020-05-14
  • 庆铃五十铃M系列中体轻卡广州上市 2020-05-13
  • 三项配置升级 2020款第四代途胜上市 2020-05-13
  • 全新一代瑞虎7广州区域上市 推出6款车型 2020-05-11
  • 江淮纯电轿跑iC5上市 补贴后14.99万元起售 2020-05-11
  • 2021款吉利嘉际曝光 全系标配6座 2020-05-11
  • 广汽丰田4月销量63607台 2020-05-09

中消协:应尽快将智能快件箱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 “带货明星”王祖蓝返东莞了!带着中国“制造业之都”上直播! 2020-05-14
  • 只因打了一个咨询电话 女子被不同“58同城”业务员“骚扰”半年 2020-05-14
  • 广州这条5G公交线:手机可查 公交车挤不挤 2020-05-14
  • 超三成“宝宝”学龄前触网 2020-05-14
  • 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可限流开放 2020-05-14
  • 研究人员开发出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新方法 2020-05-13
  • 英国网友揭露特斯拉新车故障:方向盘被我拽下来了 2020-05-13
  • 瑞幸咖啡“挥泪斩马谡”:CEO、COO双双被停职 2020-05-13

(视频➕组图)精美!世遗宝藏龙门石窟85件珍品亮相粤博

  • 展现文博人战“疫”精神,近300幅精美文物祝福海报在穗展出 2020-05-14
  • 【羊角送青云】陈思昂:用音乐讲述、传播岭南文化魅力 2020-05-14
  • 周建平博士“云端”讲授意识形态与工会工作 2020-05-13
  • 2020国际护士节特别节目《英雄花开》5月12日播出,广东文艺界最强阵容向医护人员致敬! 2020-05-10
  • 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2020-05-09
  • 专家:数字文化新消费将成“后疫情时代”新机遇 2020-05-09
  • 宁夏中卫发现分布有岩画的原始聚落遗址 2020-05-09
  • 博洛尼亚童书展2020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花落中国 2020-05-09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金羊图库
  • 杭州传统名菜西湖莼菜进入采摘季 一片一叶皆辛苦
  • 重庆黔江:扶贫产业路绕悬崖 41道拐成景观
  • 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 云冈石窟保养忙
  • 广州雷雨大风来降温
  • 雨中初夏景如画
  • 浙江东阳:微笑绽放在校园
  • 笑起来真好看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诗画梅江”风光无限 “千年嘉应”圆梦小康
2020-05-15 08:11:35
韶关曲江区转溪村:产业硕果累累 脱贫活水充沛
2020-05-15 08:11:10
汕头潮阳区桥陈村:红绿相宜添彩 革命老区蝶变
2020-05-15 08:11:10
汕尾海丰县新山村:美丽乡村样板 三大产业融合
2020-05-15 08:11:10
河源和平县楼镇村:特色醒狮扶贫 诞生隐形冠军
2020-05-15 08:11:1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新华网  作者:  2020-05-15
黄花、木耳,小作物里含着大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脱贫攻坚,为产业扶贫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题: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新华社记者

黄花菜热了。

3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步入田间亲自察看黄花长势。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叮嘱乡亲们。

就在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柞水考察时,还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黄花、木耳,小作物里含着大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脱贫攻坚,为产业扶贫发展指明了方向。

初夏,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来到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场。那黄花满地、茶叶飘香、牛羊成群的画面中,映衬出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绘就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农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边的黄花菜地里除草。新华社发(柴婷 摄)

黄花成了“致富花”,扶贫要把产业抓

12日,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成片黄花随着微风摇曳。45岁的安春霞,亲眼见证黄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这片苦寒之地,人们一直靠着玉米和小杂粮维持生计。

虽然当地有种黄花的传统,但成熟期长达3年,加上采摘难、晾晒难、浇水难,乡亲们一直不敢大面积种植。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农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边的黄花菜地里除草。新华社发(柴婷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拍摄的晾晒好的黄花(5月11日摄)。新华社发(柴婷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全国吹响,当地下决心把黄花产业搞起来。安春霞的丈夫张顺宝是村干部,必须要带头。虽然心里有点打鼓,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为此,家里还背了不少债。

两口子没想到的是,扶持政策接连而来:每种1亩黄花补贴500元、黄花种到哪里水电路配套到哪里、政府出面从全国招聘采摘工、全区中小学操场和有硬化场地的单位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方、给黄花上自然灾害和价格“双保险”……

“我家有了自己的黄花菜品牌,还建起了烘干车间、储藏冷库等加工配套设施。”安春霞说。

2010年前,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还不到1.6万亩,如今是当年的10倍多,年产值达7亿元。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去年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在田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的一个抓手。2018年10月23日,他在广东清远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时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不到一年后,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在自家开的茶馆里沏茶(4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肉牛养殖成效现,因地制宜是关键

天边刚吐出鱼肚白,46岁的养牛户马俊林和妻子就忙活起来。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5月中旬夏意渐起,正是牲畜开始长膘的时候。

“一头牛一年至少净赚5000元。种上‘牛庄稼’,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说起养牛带来的变化,马俊林的话匣子打开了。

早几年,杨岭村只有一条水泥路通往山外。和村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他家还住着土坯房,种着几亩薄田,农闲时打打工,日子勉勉强强地过着。“没致富的路子,只能受穷。”他说。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到他们村考察。“当时村里也有养牛的,但不成规模。”杨岭村党支部书记张顾杰说,“总书记到我们村考察后,大伙对发展草畜产业有了极大信心。”

当地鼓励农户黄牛育肥的同时又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这种牛产下的小牛犊卖价要比普通黄牛高2000元。

上个月,马俊林养的3头牛出栏了,净赚1.5万元。“我还有12头牛,这两年牛市稳定,准备贷款补栏。”他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4月30日拍摄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村里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4年来,杨岭村老百姓找准产业路子见了成效,这正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的具体实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搞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同样也要因地制宜。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强调,“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2019年9月,他又在河南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角(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生态优先结硕果,绿色发展正红火

出凤凰古城,往西南行驶一会儿,就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这里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猕猴桃等果树漫山遍野,水泥路平坦整洁,“小洋房”错落有致。浓郁的柚子花香里,忙着给桃子套袋的王安全起身擦汗,说:“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

菖蒲塘村山下耕地少,山上土层薄,村民长期靠种水稻、玉米勉强维持生计。当地民谣唱的是“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

为摘掉“穷帽子”,王安全等人带头到外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考察水果市场,先后引进蜜橘、椪柑、柚子、猕猴桃等品种。大伙克服了种种困难,种出了优质水果,一车车水果运到山外,村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绣娘们在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制作苗绣,这是十八洞村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旅游讲解员(前)带领游客参观(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扶贫开发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总书记2013年到菖蒲塘村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为村民们发展绿色生产明确了方向。王安全举了个例子:“给柚子套袋,一个袋子两毛钱左右,但保证了水果表面干净美观,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每个柚子能多卖一块多钱。”

截至去年底,全村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854亩,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23419元。

王安全感慨:“我们的绿水青山靠着精准扶贫变成了金山银山,以后也要继续守护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思想。

2015年2月13日,他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要求,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上个月,他在陕西秦岭考察时再次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这是4月14日拍摄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金生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8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村民在猕猴桃果园里进行疏果。新华社发(唐金生摄)

借力电商销路宽,多种经营防“卖难”

这两天,一场新雨后,山上的野草旺长起来。在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农场主杨长太一边安排人除草,一边又要急着去村头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与快递员对接发货事宜。

“志智双扶过上好日子,上下同心走出好路子”,这副贴在农场入口处的对联很亮眼。

2011年,杨长太因车祸受伤,身体基本恢复后他想创业,却因不懂技术,下大力气种植的苗木花卉都枯死了。钱没赚到,还欠了很多债。“被识别为贫困户的时候,觉得很丢人。”他说。

在当地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脱贫后的杨长太成立了家庭农场,主打生态农业和苗木花卉。直到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原先不懂电商的他“触网”了。东岳村结对帮扶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了云书网,农场与云书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半年时间杨长太就有了30多万元收入。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岳村调研。他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更坚定了杨长太的信心,加大了线上销售力度。

村里的养鸡专业户、蜜蜂养殖户、种植专业户等也纷纷加入到他的农场销售网络,加上与东岳村电商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合作,形成了“农场+贫困户+电商”的销售模式。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2)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浙江大学湖州市茶叶产业联盟专家钱义荣(左一)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感恩茶园”中指导普安县茶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茶园管护技术。新华社记者 郑明鸿 摄

北京、上海、郑州……销售网铺得越来越广,杨长太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以前寄东西要到县城,现在一个电话快递员就上门了。”杨长太说,“我还准备请网红主播来推广东岳村,把乡亲们的大米、鸡蛋、蜂蜜、茶叶等推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一座座电商架起的桥梁连通了小农户和大市场,而对于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心。2016年5月23日,他在黑龙江伊春市考察友好林业局万亩蓝莓产业园时叮嘱大家,发展林下经济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场,突出多种经营,防止一哄而上、产销失衡。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白茶扎根发新芽,稳定致富靠人才

5月11日下午,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感恩茶园”,浙江茶叶专家钱义荣正在向茶园工作人员传授管护要点。

“捞沟主要是为了雨季排水,沟不要太深,但是要有一定的斜坡。”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站在一旁的管护人员谭化爱和张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3)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4)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5月11日,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贫困户张梅在“感恩茶园”进行管护工作。新华社记者 蒋成 摄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他们的做法,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当年底,2000亩种满“白叶一号”的“感恩茶园”就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和白沙乡卡塘村落地生根,覆盖了贫困户862户2577人。一年多过去,茶苗长势喜人,今年3月5日迎来了打顶初采。

45岁的谭化爱是在“感恩茶园”务工的一名贫困户。“每个月3000元固定工资,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谭化爱说,“这一切都要感谢浙江安吉的捐赠者,也要感谢党和政府投资茶园建设。”

今年以来,屯上村的“感恩茶园”打顶采摘、锄草、施肥用工3180人次,预计从明年开始逐步迎来规模性采收。

“吃水不忘挖井人。”村委会主任蒋成勇说,“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种好白茶、种出成效,通过白茶产业走上致富的道路。”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5)初夏,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探访产业扶贫新事

农民在贵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施肥(2019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对产业扶贫中的人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2018年2月,他深入大凉山腹地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调研时把要求提给了干部群众: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乡亲们迈向脱贫致富新征程!(记者董峻、胡璐、周楠、孙亮全、谢建雯、张浩然、蒋成、柴海亮、王学涛)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20:03
6次地方考察,习近平关注哪些重点
20:03
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前奏——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08:38
“住有所居”一个都不能少 为全面小康筑好“安稳的家”
09:11
钟南山团队建立新冠肺炎危重症预测模型 准确性达88%
09:11
广东全面恢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服务 影剧院可预约限流开放
09:11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下周开始报名
09:11
广州中考时间定了 体育考试难度下降长跑游泳变选考
09:11
广州多家公园室内场馆开放 进入儿童公园不需要预约
09:11
26条金融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09:0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