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话扶贫:敢向荒漠要绿色、要效益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作者:陈立庚 梁秋坪 发表时间:2020-05-19 15:59
分享到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代表团审议。“脱贫”成了他与代表们的必谈话题。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特别推出《两会时间:习近平的浓浓牵挂》系列报道,回访那些与习近平总书记当面交流过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展现地方可喜变化和老百姓获得感同时,重温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农月无闲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旭一牧业养殖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步履匆匆。企业复工后,从牛犊繁育到熟食加工制作及出栏销售……畅通产业链,打开增收路,事事都离不开他。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当天,张继新第一个向总书记做汇报。他将村里肉牛养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农企联合发展模式讲给总书记听。

养殖场内,黄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陈立庚摄)

“牛养殖是分户养还是集中养?”总书记问得细致。

“我们现在大规模养殖是集中的。我们村里的一个龙头企业,现在是养的一万多头,还和农户签订了两万多头的订单。”张继新答得具体。

“这个牛的收益还是挺好的,一头牛收益三千多块钱?”总书记饶有兴致。

“一头牛农户养最低保障到三千五百元以上。”张继新脱口而出。

回想起与总书记见面时的场景,时隔一年多,张继新仍激动不已。“总书记和我握手时说,我们的养牛模式很好。”总书记的肯定让他备受鼓舞,更不敢有丝毫懈怠,要全心全意当好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有了总书记的嘱托,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步子也迈得更快了。”如今,新的饲草料加工厂、屠宰分割厂、熟食加工厂依次落成投产,养殖规模扩大了30%左右,发了“牛财”的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牛产业”奏响脱贫致富“交响曲”

2018年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的一个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陈立庚摄)

发展产业扶贫是共识,发展什么产业是难题。张继新所在的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地处河套平原,水草丰美,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没有得到充足发展,长期以来,乡亲们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6年前,张继新当选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后,下定决心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路。

“在内蒙古发展肉牛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张继新先行先试,鼓励村民发展订单种植养殖,变零散订单为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养殖,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南渠村,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一条条完整循坏的绿色农牧业产业链渐渐形成,中南渠村开启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养殖场内,饲料搅拌车正给牛喂饲草。(陈立庚摄)

村民通过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为企业养牛、在企业打工、与企业签订订单养殖等多种方式,一个个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美。“在我们村,一户贫困户一年养一头牛就能稳稳地脱贫。”张继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牛体重达标后,企业会以高出市场价回收,牧民每头牛每年平均收益4000多元。此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把土地流转到企业,每年每亩地有700元的流转费。

一个产业“富养”一方人。“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2019年,中南渠村加入肉牛养殖产业链条的村民户均收入超过了13万元,全体农牧户都摘掉了“穷帽子”。

正如张继新所言,建立紧密型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更多老百姓共同奔小康,既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更是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靠着“牛产业”,多彩的河套平原上奏响脱贫致富“交响曲”,壮美的巴彦淖尔漾起一幅幅幸福生活新图景!

“绿色化”谱写美好生活“协奏曲”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殷切希望。

如何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张继新信心满满。“我们巴彦淖尔市最大的优势是绿色农牧业资源。河套平原有1100多万亩优质耕地,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高品质绿色农畜产品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熟食加工生产线上,产业工人正盯着设备检查。(陈立庚摄)

为了引导当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巴彦淖尔市政府统筹策划并发布推广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作为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

作为首批“天赋河套”品牌授权企业的当家人,张继新对“绿色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绿色发展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走一条实现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

从中南渠村“绿色产业链”上产出的绿色有机牛肉搭着“天赋河套”便车,驶向全国乃至世界更广阔的高端消费市场。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村里的肉牛养殖基地发展到100家以上,带动周边约3000多户农牧民参与肉牛养殖行业。绿色发展让乡亲们不光养牛有赚头,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饲料加工厂内张继新问询工作人员饲料储备情况。(陈立庚摄)

有了“绿色产业链”和“天赋河套”做支撑,张继新更加干劲十足,“得寸进尺”,敢向荒漠要绿色、要效益。2019年参加全国两会回乡后,他领着乡亲们在乌兰布和沙漠周边大规模种植苜蓿,打造全域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在恢复沙漠生态环境的同时,让“不毛之地”也能“流金淌银”,截至目前,已陆续改造2000多亩沙丘。对此,张继新并不满足,在他的规划中,2020年底要为1万多亩沙丘披上“绿衣”。

“农牧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饲料原料的稳定供给。”今年两会,张继新将继续关注农牧业产业的发展的话题。他建议,加大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和养殖饲料的补贴力度,尽快出台肉牛基础母畜补贴政策,加大蛋白类饲料原料如大豆、棉籽等种植补贴力度。

一望无际的荒漠上,想到未来翠绿欲滴的苜蓿旺盛生长,张继新心潮澎湃。他期待那些美丽的苜蓿花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希望之花、幸福之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那样,“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张继新领着乡亲们齐心合力,正大踏步向前……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东多措并举推动博物馆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实拍吉利缤越PRO:年轻潮流“小钢炮”

  • 东风日产整车产量突破1200万辆! 2020-05-14
  • 威马EX5-Z上线毛豆新车网 2020-05-14
  • 庆铃五十铃M系列中体轻卡广州上市 2020-05-13
  • 三项配置升级 2020款第四代途胜上市 2020-05-13
  • 全新一代瑞虎7广州区域上市 推出6款车型 2020-05-11
  • 江淮纯电轿跑iC5上市 补贴后14.99万元起售 2020-05-11
  • 2021款吉利嘉际曝光 全系标配6座 2020-05-11
  • 广汽丰田4月销量63607台 2020-05-09

中消协:应尽快将智能快件箱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 广东联通总经理直播带货:扶贫村产品火了 2020-05-18
  • “带货明星”王祖蓝返东莞了!带着中国“制造业之都”上直播! 2020-05-14
  • 只因打了一个咨询电话 女子被不同“58同城”业务员“骚扰”半年 2020-05-14
  • 广州这条5G公交线:手机可查 公交车挤不挤 2020-05-14
  • 超三成“宝宝”学龄前触网 2020-05-14
  • 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可限流开放 2020-05-14
  • 研究人员开发出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新方法 2020-05-13
  • 英国网友揭露特斯拉新车故障:方向盘被我拽下来了 2020-05-13

抗疫英雄来到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纪念活动,他竟是马思聪的……

  •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2020-05-19
  • 网络动画《云游敦煌》千年敦煌 向你走来 2020-05-19
  • 【羊角送青云】陈思昂:用音乐讲述、传播岭南文化魅力 2020-05-14
  • 周建平博士“云端”讲授意识形态与工会工作 2020-05-13
  • 2020国际护士节特别节目《英雄花开》5月12日播出,广东文艺界最强阵容向医护人员致敬! 2020-05-10
  • 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2020-05-09
  • 专家:数字文化新消费将成“后疫情时代”新机遇 2020-05-09
  • 宁夏中卫发现分布有岩画的原始聚落遗址 2020-05-09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金羊图库
  • 约旦河西岸迎来高温天气 男孩水下冲凉降温
  • 探访哥伦比亚动物保护区 眼镜熊现身林间憨厚可爱
  • 广东佛山:桑基鱼塘美如画
  • 多图直击 “神兽”归位!广州小学四五六年级返校啦~
  • 内蒙古阿拉善:格勒图湖美艳大漠
  • 杭州传统名菜西湖莼菜进入采摘季 一片一叶皆辛苦
  • 重庆黔江:扶贫产业路绕悬崖 41道拐成景观
  • 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101岁老战士姚崇仁在广州病逝:一生践行白求恩精神
2020-05-19 15:56:33
520广东荔枝高调“表白”
2020-05-19 08:20:12
老城里藏了个“锔瓷匠”齐峰让碎片重生、变缺憾为美
2020-05-19 08:02:49
【中国梦·践行者】23载不负韶华梦:家事法官李琳的审判之路
2020-05-19 07:27:10
广州第9号通告:与人接触小于1米戴口罩,可举办必要的会议、会展
2020-05-18 19:58:3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总书记和我话扶贫:敢向荒漠要绿色、要效益
人民网-时政频道  作者:陈立庚 梁秋坪  2020-05-19
企业复工后,从牛犊繁育到熟食加工制作及出栏销售……畅通产业链,打开增收路,事事都离不开他。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代表团审议。“脱贫”成了他与代表们的必谈话题。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特别推出《两会时间:习近平的浓浓牵挂》系列报道,回访那些与习近平总书记当面交流过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展现地方可喜变化和老百姓获得感同时,重温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农月无闲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旭一牧业养殖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步履匆匆。企业复工后,从牛犊繁育到熟食加工制作及出栏销售……畅通产业链,打开增收路,事事都离不开他。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当天,张继新第一个向总书记做汇报。他将村里肉牛养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农企联合发展模式讲给总书记听。

养殖场内,黄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陈立庚摄)

“牛养殖是分户养还是集中养?”总书记问得细致。

“我们现在大规模养殖是集中的。我们村里的一个龙头企业,现在是养的一万多头,还和农户签订了两万多头的订单。”张继新答得具体。

“这个牛的收益还是挺好的,一头牛收益三千多块钱?”总书记饶有兴致。

“一头牛农户养最低保障到三千五百元以上。”张继新脱口而出。

回想起与总书记见面时的场景,时隔一年多,张继新仍激动不已。“总书记和我握手时说,我们的养牛模式很好。”总书记的肯定让他备受鼓舞,更不敢有丝毫懈怠,要全心全意当好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有了总书记的嘱托,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步子也迈得更快了。”如今,新的饲草料加工厂、屠宰分割厂、熟食加工厂依次落成投产,养殖规模扩大了30%左右,发了“牛财”的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牛产业”奏响脱贫致富“交响曲”

2018年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的一个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陈立庚摄)

发展产业扶贫是共识,发展什么产业是难题。张继新所在的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地处河套平原,水草丰美,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没有得到充足发展,长期以来,乡亲们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6年前,张继新当选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后,下定决心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路。

“在内蒙古发展肉牛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张继新先行先试,鼓励村民发展订单种植养殖,变零散订单为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养殖,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南渠村,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一条条完整循坏的绿色农牧业产业链渐渐形成,中南渠村开启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养殖场内,饲料搅拌车正给牛喂饲草。(陈立庚摄)

村民通过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为企业养牛、在企业打工、与企业签订订单养殖等多种方式,一个个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美。“在我们村,一户贫困户一年养一头牛就能稳稳地脱贫。”张继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牛体重达标后,企业会以高出市场价回收,牧民每头牛每年平均收益4000多元。此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把土地流转到企业,每年每亩地有700元的流转费。

一个产业“富养”一方人。“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2019年,中南渠村加入肉牛养殖产业链条的村民户均收入超过了13万元,全体农牧户都摘掉了“穷帽子”。

正如张继新所言,建立紧密型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更多老百姓共同奔小康,既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更是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靠着“牛产业”,多彩的河套平原上奏响脱贫致富“交响曲”,壮美的巴彦淖尔漾起一幅幅幸福生活新图景!

“绿色化”谱写美好生活“协奏曲”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殷切希望。

如何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张继新信心满满。“我们巴彦淖尔市最大的优势是绿色农牧业资源。河套平原有1100多万亩优质耕地,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高品质绿色农畜产品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熟食加工生产线上,产业工人正盯着设备检查。(陈立庚摄)

为了引导当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巴彦淖尔市政府统筹策划并发布推广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作为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

作为首批“天赋河套”品牌授权企业的当家人,张继新对“绿色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绿色发展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走一条实现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

从中南渠村“绿色产业链”上产出的绿色有机牛肉搭着“天赋河套”便车,驶向全国乃至世界更广阔的高端消费市场。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村里的肉牛养殖基地发展到100家以上,带动周边约3000多户农牧民参与肉牛养殖行业。绿色发展让乡亲们不光养牛有赚头,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饲料加工厂内张继新问询工作人员饲料储备情况。(陈立庚摄)

有了“绿色产业链”和“天赋河套”做支撑,张继新更加干劲十足,“得寸进尺”,敢向荒漠要绿色、要效益。2019年参加全国两会回乡后,他领着乡亲们在乌兰布和沙漠周边大规模种植苜蓿,打造全域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在恢复沙漠生态环境的同时,让“不毛之地”也能“流金淌银”,截至目前,已陆续改造2000多亩沙丘。对此,张继新并不满足,在他的规划中,2020年底要为1万多亩沙丘披上“绿衣”。

“农牧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饲料原料的稳定供给。”今年两会,张继新将继续关注农牧业产业的发展的话题。他建议,加大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和养殖饲料的补贴力度,尽快出台肉牛基础母畜补贴政策,加大蛋白类饲料原料如大豆、棉籽等种植补贴力度。

一望无际的荒漠上,想到未来翠绿欲滴的苜蓿旺盛生长,张继新心潮澎湃。他期待那些美丽的苜蓿花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希望之花、幸福之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那样,“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张继新领着乡亲们齐心合力,正大踏步向前……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重磅微视频:风雨无阻
15:59
总书记和我话扶贫:敢向荒漠要绿色、要效益
15:59
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前奏——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08:38
全球战疫,习近平阐明中国主张
11:44
240亿!广州一天出让11宗靓地
08:58
广州南沙区:56人摇号选96套 共有产权人才住房
08:58
民法典草案最大亮点:人格权独立成编
08:59
早稻扩种任务超额完成 广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08:59
中国团队发现可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
09:00
吉林市昌邑区疫情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
09:0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