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原第一书记:总书记勉励我们想实招干实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林宝 王永战 发表时间:2020-08-09 12:41
分享到

三河村脱贫成绩单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调研,在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干部群众围坐在火塘边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时任三河村第一书记的张凌,陪同总书记在村里考察。今年2月,张凌职务变动,不再担任三河村第一书记,不过他还兼任村综合帮扶队副队长。“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想实招干实事,确保三河村今年如期脱贫。”

“要把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

三河村处于大凉山腹地,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深度贫困村。2013年,全村355户,贫困户就有151户,贫困发生率超过46%。长期以来,村里90%的村民住在简陋的低矮土坯房里,保持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解决住房安全和交通出行问题,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5年,时任昭觉县发改经信局办公室主任的张凌,主动请缨到三河村任第一书记。“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又是彝族,更容易与老乡打成一片。”

时隔两年多,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当天考察的场景,张凌仍然十分激动,“我陪同总书记在三河村考察,总书记在村民吉好也求家、节列俄阿木家察看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联系卡,在火塘边开座谈会时,都提到了我的名字。”

“总书记看得认真,问得也细。除了了解我家的基本情况,还摸摸被褥,问冷不冷,吃穿怎样,有什么收入来源。”吉好也求说。

在节列俄阿木家门前,张凌手持展板,向总书记介绍三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展示9个安置点的规划效果图。听到151户村民将全部搬进新房子时,总书记高兴地点点头。

随后,总书记和村民代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唠起了家常。家里的老莫苏、吉木子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总书记的话像火塘里的火一样,让人感到温暖。”

“当时,我还负责翻译,把村民的心声告诉总书记,再把总书记的关怀转达给村民。”张凌说,“总书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总书记的要求,张凌牢记在心。

调研结束临上车前,总书记特意拉着张凌的手嘱咐:“你看乡亲们还有很大的期待,要把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

习总书记卡莎莎(感谢),我们住进新房了

2019年2月11日,正月初七,三河村阿基社一片喜气洋洋,包括吉好也求和节列俄阿木两家在内的29户、168人,全部告别土坯房,搬进日波界乃安置点的新家。

“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意为“感谢”),我们住进新房了”——新居外墙上,乡亲们打出彝汉双语横幅,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

一栋栋漂亮的新房错落有致,砖木混合结构,搭配青瓦黄墙、雕花木窗,尽显彝族特色。“今后我们准备发展乡村旅游,正在建设酒店及其他旅游设施。”张凌介绍。

吉好也求的新家就在路边,客厅、厨房、卫生间、储物室合理分布,沙发、茶几、餐桌、电视等一应俱全。“家里房子有100平方米呢!”吉好也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河村面积19.24平方公里,9个安置点分散在9个不同的山梁上,2018年4月27日集中开工,每个安置点都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既要与县、乡等各级单位全程对接,又要与施工方密切沟通,还要做群众工作。头绪虽多,但张凌忙而不乱。

基建工程压坏了村里一些道路,导致车辆运输建材很不方便。加上凉山雨季较长,施工时断时续,进展缓慢。“必须让乡亲们尽快住上新房子!”张凌耐心细致地做施工方的工作,同时组织村民成立住房安全监督小组,监督工期和施工质量。

盖房子需要工人,张凌首先想到了贫困户。他积极与施工负责人协商,为35户贫困家庭争取到打工机会。“建自己的房子,还能有钱挣,大伙儿可高兴了。”张凌说。

房子建好了,洛古家支的几户村民却不愿搬。“新家离耕地太远了,不方便。”原来,在新居安置点,洛古家支的这几户人家抽签分到了第二排,离耕地远,住得又分散,他们有些不情愿。

“旧房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新房有水有电有网,到乡里也方便。离耕地稍远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张凌和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说服了最后几户村民。

住进新房子,还得有个新样子

“那天,在节列俄阿木家的座谈会上,一位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她生病,总以为是‘有鬼附身’。总书记风趣地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张凌回忆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彝族群众还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住进新房子,还得有个新样子。”张凌带领驻村干部,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搞好“五个一”:养殖一头牛、一头猪、一群鸡,人均种植一亩马铃薯、一片花椒园。“我们还计划让贫困户养殖西门塔尔牛,两年多就见效,一头能卖一万元!”

目前,三河村的云木香种植和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村里还计划发展经济果林,既能给村民增加收入,还能为蜜蜂带来花源。国家电网凉山供电公司捐赠的1000余株雪桃苗,今年3月已经到位。

“以前不懂医保政策,经常闹笑话。后来,村干部带我上医院挂号开药,还帮我报销医药费。”一位村民说,“过去人畜合居,牲畜粪便就堆在院子里,遇到下雨,污水横流,现在家家房前屋后都进行了彻底整治,人畜分开住!”

评定卫生星级,奖励好习惯;购买洗衣机,鼓励勤洗衣;成立红白理事会,改变厚葬薄养的旧观念……现在的三河村,文明新风尚正在养成。

“那天总书记离开三河村时,大家都聚集到村口,很多人流下不舍的泪水。”张凌说,“这两年,乡亲们总问我,总书记什么时候会再来我们村?我对彝族乡亲们说,大伙儿憋足劲,干出新样子,我们才好邀请总书记再来”。

编辑: 正龙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广汽传祺第二代传祺GS4:脱胎换骨

  • 吉利汽车7月销量105218辆 同比增长约15% 2020-08-07
  • 配置升级,动力强劲 星途LX超能挑战赛广州首驾 2020-08-07
  • 2020款BEIJING-EU5上市 补贴后售价12.99万起 2020-08-07
  • 广汽丰田累计产量达到500万台 2020-08-05
  • 广汽本田多车型领跑最新保值率排行 2020-08-05
  • 广汽菲克:将加快电动车产品的导入 2020-08-05
  • 爱玛“豪华锂电”战略出台 科技+时尚深耕华南市场 2020-08-05
  • 广州发布氢能产业规划 广汽首批氢能源车年内跑起来 2020-08-05

国外科技巨头财报对比!亚马逊营收超889亿美元,增长40%

  • 中国联通与中国石化成为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轮值主席单位 2020-08-09
  • 第五届华南国际电动车展开幕:品质、创新、外贸成关键词 2020-08-06
  • 小电科技独家合作入驻广州正佳广场,加速覆盖地标性商业综合体 2020-08-05
  • 全球移动基站供应商排名!华为今年有望超越爱立信成第一 2020-08-04
  •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恒生活AT智能货柜构建智能零售新业态 2020-08-04
  • 乐视网退市后新增11条被执行人信息 涉及标的超1.15亿元 2020-08-04
  • 假的!微软回应:没有抵制从华为阿里跳槽来的同事 2020-08-04
  • 中国企业站6席!2020全球十大独角兽公布 2020-08-04

艺术惠民|逾220万人次观看!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落幕

  • 四季中国·立秋 2020-08-07
  • 浙江杭州:“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开展 2020-08-07
  • 内蒙古文化夜生活复苏:让民众重拾“幸福感” 2020-08-07
  • 濮存昕龚丽君明天开打“洋麻将” 2020-08-07
  • 迎秋、咬秋、晒秋……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 2020-08-07
  • 大湾区水彩创作实力军集体亮相 2020-07-29
  • 樱花文旅的千亿未来 2020-07-29
  • 全国第一个!广州打造权威超高清内容征评平台并启动征评活动 2020-07-29

明天立秋,你会贴秋膘吗?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甘肃张掖:枸杞红了 农户富了
  • “啃秋”送夏日
  • 山东青岛:台风掀浪 黑云压城
  • 浙江湖州:昔日老旧小区 今变幸福港湾
  • 安徽庐江:科学治理水环境 水清岸绿百姓乐
  • 山东济宁:微山湖荷叶变宝助农增收
  • 山西迎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
  • 首届郑州食品博览会:民众扫码入场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你笑起来真好看|136次早安和23个约定(四川)
2020-08-09 10:11:43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挥舞制裁大棒的美国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0-08-09 10:11:43
俄德天然气管道项目又惹毛美国?德官员:绝不接受美国制裁威胁!
2020-08-09 09:32:05
美国前官员表态:美应对疫情检测过慢 一些人不配合防控
2020-08-09 09:31:41
男子骑三轮车带女友兜风 “顺走”有轨电车轨道配件
2020-08-08 13:09:3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原第一书记:总书记勉励我们想实招干实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林宝 王永战  2020-08-09

三河村脱贫成绩单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调研,在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干部群众围坐在火塘边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时任三河村第一书记的张凌,陪同总书记在村里考察。今年2月,张凌职务变动,不再担任三河村第一书记,不过他还兼任村综合帮扶队副队长。“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想实招干实事,确保三河村今年如期脱贫。”

“要把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

三河村处于大凉山腹地,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深度贫困村。2013年,全村355户,贫困户就有151户,贫困发生率超过46%。长期以来,村里90%的村民住在简陋的低矮土坯房里,保持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解决住房安全和交通出行问题,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5年,时任昭觉县发改经信局办公室主任的张凌,主动请缨到三河村任第一书记。“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又是彝族,更容易与老乡打成一片。”

时隔两年多,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当天考察的场景,张凌仍然十分激动,“我陪同总书记在三河村考察,总书记在村民吉好也求家、节列俄阿木家察看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联系卡,在火塘边开座谈会时,都提到了我的名字。”

“总书记看得认真,问得也细。除了了解我家的基本情况,还摸摸被褥,问冷不冷,吃穿怎样,有什么收入来源。”吉好也求说。

在节列俄阿木家门前,张凌手持展板,向总书记介绍三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展示9个安置点的规划效果图。听到151户村民将全部搬进新房子时,总书记高兴地点点头。

随后,总书记和村民代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唠起了家常。家里的老莫苏、吉木子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总书记的话像火塘里的火一样,让人感到温暖。”

“当时,我还负责翻译,把村民的心声告诉总书记,再把总书记的关怀转达给村民。”张凌说,“总书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总书记的要求,张凌牢记在心。

调研结束临上车前,总书记特意拉着张凌的手嘱咐:“你看乡亲们还有很大的期待,要把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

习总书记卡莎莎(感谢),我们住进新房了

2019年2月11日,正月初七,三河村阿基社一片喜气洋洋,包括吉好也求和节列俄阿木两家在内的29户、168人,全部告别土坯房,搬进日波界乃安置点的新家。

“习总书记卡莎莎(彝语,意为“感谢”),我们住进新房了”——新居外墙上,乡亲们打出彝汉双语横幅,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

一栋栋漂亮的新房错落有致,砖木混合结构,搭配青瓦黄墙、雕花木窗,尽显彝族特色。“今后我们准备发展乡村旅游,正在建设酒店及其他旅游设施。”张凌介绍。

吉好也求的新家就在路边,客厅、厨房、卫生间、储物室合理分布,沙发、茶几、餐桌、电视等一应俱全。“家里房子有100平方米呢!”吉好也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河村面积19.24平方公里,9个安置点分散在9个不同的山梁上,2018年4月27日集中开工,每个安置点都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既要与县、乡等各级单位全程对接,又要与施工方密切沟通,还要做群众工作。头绪虽多,但张凌忙而不乱。

基建工程压坏了村里一些道路,导致车辆运输建材很不方便。加上凉山雨季较长,施工时断时续,进展缓慢。“必须让乡亲们尽快住上新房子!”张凌耐心细致地做施工方的工作,同时组织村民成立住房安全监督小组,监督工期和施工质量。

盖房子需要工人,张凌首先想到了贫困户。他积极与施工负责人协商,为35户贫困家庭争取到打工机会。“建自己的房子,还能有钱挣,大伙儿可高兴了。”张凌说。

房子建好了,洛古家支的几户村民却不愿搬。“新家离耕地太远了,不方便。”原来,在新居安置点,洛古家支的这几户人家抽签分到了第二排,离耕地远,住得又分散,他们有些不情愿。

“旧房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新房有水有电有网,到乡里也方便。离耕地稍远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张凌和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说服了最后几户村民。

住进新房子,还得有个新样子

“那天,在节列俄阿木家的座谈会上,一位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她生病,总以为是‘有鬼附身’。总书记风趣地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张凌回忆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彝族群众还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住进新房子,还得有个新样子。”张凌带领驻村干部,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搞好“五个一”:养殖一头牛、一头猪、一群鸡,人均种植一亩马铃薯、一片花椒园。“我们还计划让贫困户养殖西门塔尔牛,两年多就见效,一头能卖一万元!”

目前,三河村的云木香种植和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村里还计划发展经济果林,既能给村民增加收入,还能为蜜蜂带来花源。国家电网凉山供电公司捐赠的1000余株雪桃苗,今年3月已经到位。

“以前不懂医保政策,经常闹笑话。后来,村干部带我上医院挂号开药,还帮我报销医药费。”一位村民说,“过去人畜合居,牲畜粪便就堆在院子里,遇到下雨,污水横流,现在家家房前屋后都进行了彻底整治,人畜分开住!”

评定卫生星级,奖励好习惯;购买洗衣机,鼓励勤洗衣;成立红白理事会,改变厚葬薄养的旧观念……现在的三河村,文明新风尚正在养成。

“那天总书记离开三河村时,大家都聚集到村口,很多人流下不舍的泪水。”张凌说,“这两年,乡亲们总问我,总书记什么时候会再来我们村?我对彝族乡亲们说,大伙儿憋足劲,干出新样子,我们才好邀请总书记再来”。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这一群众爱好,为何上升为国家战略
09:03
追梦路上,习近平这样夯实健康之基
09:03
总书记叮嘱我们“努力向前跑”
09:28
香港特区将建 “港版方舱”与“港版火神山”
09:34
CBA:3分险胜!广东队挺进总决赛
09:34
惠州一医生推荐“固体饮料”被免职 43名婴幼儿无发育不良或成“大头娃娃”
09:09
对话广东追逃人:吃饭睡觉都想案子 人不归案誓不罢休
08:45
【中国梦·践行者】亲临一线严守抗疫阵地 陈宏海:看准趋势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08:46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19年首破1万美元
09:34
广东出台稳外贸“税务8 条” 帮助出口企业拓市场增订单
09:3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