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来了 中大成广东唯一入选高校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唯 陈亮 发表时间:2020-09-18 09:36
分享到



104个!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添薪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陈亮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全国共有33所高校104个基地获批。北京大学入选数量最多,有7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分别有6个基地入选;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入选5个。中山大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陈心陶)、历史学4个类别的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有基地入选的高校。

共计划遴选260个基地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使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使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2019年,教育部再发两份通知,对基地建设进行部署。教育部指出,2019-2021年,拟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左右的医科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建设后,每个基地每年的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范围涵盖数学、物理学(含理论力学)、化学等17个类别。

教育部指出,基地建设要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

“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是培养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强调,要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

中大“实验班”优生优培

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的基地均位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除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财经大学7所高校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均有基地入选。

这些“基地”有什么特色?据中山大学官网显示,学校此前已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求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2年起,中大从数学、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的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并纳入“逸仙学院”。“实验班”实行优生优培、因材施教,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课堂理论性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外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增强学生跨学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实行个性化培养和全程导学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实验班”实行“自愿进出、双向选择”的动态进出机制。

记者获悉,早在2009年,北京大学就作为第一批启动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算是北大的“拔尖计划1.0”。据统计,“拔尖计划”学生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比2010年增长150%以上;“拔尖计划”学生论文发表数量占全校本科生论文发表总数的78%。

专家

解决“卡脖子”问题 重在基础学科汇英育才

那么,拔尖计划2.0对于学校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我国“卡脖子”技术领域需大量基础学科人才作为支撑,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性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然而,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却存在重科学研究而轻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学校仅以报考率和就业率进行学科评价,导致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出现压缩甚至取消基础专业的现象,直接影响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高校重视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熊丙奇建议,学校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实施建设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同时,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委员会的作用。“需要关注教师的评价改革,教师需要抛弃过往以论文、学术研究为导向的思想,把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导向上。”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售价11.58万元-14.38万元,比亚迪全新SUV宋PLUS上市

  • 广汽集团8月产销同环比继续增长 自主品牌发力表现亮眼 2020-09-17
  • 八月国内车市销量同比增11.6% 2020-09-17
  • 中国首款 Honda 品牌纯电动概念车 北京车展全球首发 2020-09-16
  • 郑州日产锐骐6都市版全国预售正式开启 2020-09-16
  • 试驾广汽蔚来HYCAN 007:智能大玩家 2020-09-15
  • 第三代MG6 PHEV上市 补贴后零售价13.98万元起 2020-09-13
  • 广汽Acura RDX A-Spec运动款上市 售价38.6万起 2020-09-13
  • 第五代途胜9月15日全球首次亮相 明年进入中国 2020-09-10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最高可实现8级防抖功能 佳能EOS R5/R6亮相广州 2020-09-16
  • 墨迹天气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张超退出监事一职 2020-09-15
  • 永旺梦乐城广州增城招商了!预计2021年春季开业 2020-09-11
  • 强强联合 广东移动携手白云国际机场打造5G+智慧机场 2020-09-11
  • 教师节,易信用一波“回忆杀”致敬恩师 2020-09-10
  • 联想智慧中国行活动深圳启航聚焦商用IoT 助推深圳企业智能化升级 2020-09-10
  • 下调74%出货量!华为2021年仅生产5000万部智能手机 2020-09-09
  • 广东苏宁搭建都市生活圈联盟 联合百大品牌发放亿万福利补贴 2020-09-09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30台好戏“云端”亮相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乡村教师》能否摘下“金龙奖”?第十三届漫画节9月28日见分晓 2020-09-17
  • 以艺术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作品《致勇气》开启全省巡演序幕 2020-09-17
  • 从这本书读懂巍巍南山 2020-09-10
  • 《安仔一定会变好》绘本人物原型亮相南国书香节,小小志愿者分享公益故事 2020-08-29
  • “生命舱”设计作品哪件最出彩?何镜堂院士等评委选出了这两件 2020-08-29
  • 文字版权保护机制全新升级,“阅时代·文字版权保护在行动”倡议书今日发布 2020-08-29
  • 《发现香云纱》即将出版 一本挖掘南沙榄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的匠心之作 2020-08-24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2020-08-22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海上收获“致富菜”
  • 云南漾濞:万亩核桃喜获丰收
  • 北京市确定第一批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 新疆北塔山牧场:秋季牧场畜群膘肥体壮
  • 东海全面开渔 宁波象山千船出海
  • 芬兰夜空现绚丽极光 绿色光芒奇幻迷人
  • 江苏扬州:“枫景”醉游人
  • 黄河兰州段水位大面积回落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东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认定10月9日开始报名
2020-09-18 06:36:22
广东发布2021年高考术科考试说明 与去年基本一致
2020-09-18 06:36:22
中国国际漫画节28日在广州举行
2020-09-18 06:36:09
羊城通连续半个月发放超100万元惠民消费券
2020-09-18 06:36:05
七旬老伯慢性心衰千里求医 广东医生妙手换心
2020-09-18 06:26:4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来了 中大成广东唯一入选高校
金羊网  作者:孙唯 陈亮  2020-09-18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全国共有33所高校104个基地获批。



104个!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添薪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陈亮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全国共有33所高校104个基地获批。北京大学入选数量最多,有7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分别有6个基地入选;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入选5个。中山大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陈心陶)、历史学4个类别的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有基地入选的高校。

共计划遴选260个基地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使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使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2019年,教育部再发两份通知,对基地建设进行部署。教育部指出,2019-2021年,拟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左右的医科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建设后,每个基地每年的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范围涵盖数学、物理学(含理论力学)、化学等17个类别。

教育部指出,基地建设要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

“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是培养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强调,要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

中大“实验班”优生优培

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的基地均位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除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财经大学7所高校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均有基地入选。

这些“基地”有什么特色?据中山大学官网显示,学校此前已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求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2年起,中大从数学、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的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并纳入“逸仙学院”。“实验班”实行优生优培、因材施教,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课堂理论性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外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增强学生跨学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实行个性化培养和全程导学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实验班”实行“自愿进出、双向选择”的动态进出机制。

记者获悉,早在2009年,北京大学就作为第一批启动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算是北大的“拔尖计划1.0”。据统计,“拔尖计划”学生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比2010年增长150%以上;“拔尖计划”学生论文发表数量占全校本科生论文发表总数的78%。

专家

解决“卡脖子”问题 重在基础学科汇英育才

那么,拔尖计划2.0对于学校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我国“卡脖子”技术领域需大量基础学科人才作为支撑,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性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然而,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却存在重科学研究而轻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学校仅以报考率和就业率进行学科评价,导致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出现压缩甚至取消基础专业的现象,直接影响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高校重视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熊丙奇建议,学校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实施建设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同时,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委员会的作用。“需要关注教师的评价改革,教师需要抛弃过往以论文、学术研究为导向的思想,把重点转移到人才培养导向上。”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09:03
习近平湖南行丨走进马栏山文创园:中国V谷 腾“云”而飞
09:03
习近平湖南行丨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09:03
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来了 中大成广东唯一入选高校
09:36
羊城通连续半个月发放超100万元惠民消费券
09:06
中国国际漫画节28日在广州举行
09:06
广东发布2021年高考术科考试说明 与去年基本一致
09:06
广东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10月9日开始报名
09:06
珠海拟出台文明行为条例 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外放音视频
09:06
国庆长假民航将迎四段出行高峰 高星酒店需求大涨
09:3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