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转型”“转强”——透视2020中国经济运行高频词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函林 发表时间:2020-12-25 22:11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题:“转正”“转型”“转强”——透视2020中国经济运行高频词

  新华网 李函林

  又是一年奋斗历程,又是一段新的征程。

  临近岁末,“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

  -6.8%、3.2%、4.9%……前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餐饮零售到汽车建材,“转正”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高频词,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十四五”启航,充满希望的2021年即将到来——

  作为中国经济“主战场”“主动脉”的主力军,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下,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让“正增长”成为强大的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而中国经济令人信服的表现也让企业家们更加从容、务实、坚定。

  来之不易的“转正”成绩单

  绿色太阳能路灯点亮夜空,新能源车在路上穿梭,“云轨”从头顶疾驰而过……这是在广东深圳的坪山总部内,比亚迪用技术打造的“新能源世界”。

  9月23日,“云巴”行驶在深圳比亚迪总部园区内。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电动车正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坚持技术创新,通过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用电动车治污,云轨云巴治堵,为全球城市治理贡献更大力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

  特殊之年,唯有坚持创新之路才能保持领跑姿态。3月,搭载“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的“刀片电池”突破了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掣肘。首搭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7月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与去年持平甚至略高于去年。今年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元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信部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上扬的向好景象,折射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态势更加明朗。

  复苏,源自主要指标向上攀升——

  观察“三驾马车”,二季度,投资率先转负为正,同比增长4.8%;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双“转正”;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复苏,源自就业民生不断改善——

  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2%,连续4个月下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复苏,源自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上升,均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不断转正的经济指标,释放着内需持续回暖,生产加快复苏,新兴动能崛起的鲜明信号。

  3月19日,技术人员在呼和浩特市蒙牛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检查产品的包装情况。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疫情如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一次压力测试,一年来的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企业感触颇深。

  2月,返岗多人助力武汉抗疫;6月全面复产;9月投资新建产能亚洲第一的低温奶工厂——蒙牛武汉生产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让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直呼“不易”。

  “今年二季度蒙牛就实现了V型反弹,是国家一系列‘稳链’‘固链’扶持政策以及我们承诺上游产业链的奶农‘不拒收一滴奶’与提供30亿元免息资金等措施,确保乳业供应‘不掉链’。”卢敏放说。

  应时调整、危中寻机,韧性十足,中国企业以极强的灵活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尽显新时代企业家迎难而上的“勇者本色”、创新实干的“智者底蕴”,有力支撑着经济复苏。

  化危为机 “转型”是关键

  又是一个丰收年,秋粮收购正有序推进。

  “今年收了500吨燕麦,300吨藜麦,1200吨玉米,全年销售额达350万元,同比去年增加15%左右。”来自“中国杂粮之都”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衡达涌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海俊喜上眉梢。

  近年来,忻州杂粮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的高质量转型将无数种植户送上发展快车道。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高海俊介绍,公司先后为超1万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833户。“种地有奔头,致富有信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回想起几个月前的疫情困境,农户们一度对今年的收成和销售心里没谱,是网店销售和直播带货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海俊说,“触网”的效果超出预期,今年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50万,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杂粮具有康养功能,消费市场还未完全释放出来。此次疫情激活了全民健康意识,有信心未来会摆到更多人的餐桌上。”高海俊坚信,疫情防控将推动杂粮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粮仓”。

  关注健康、投资健康,这既是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也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诸多企业借此契机,开发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产品与服务,激活健康消费的“一池春水”,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制造升级。

  “我们在保留老字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数字化生产,实现了智能化配料、数字化管控、自动化生产,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逐步降低糕点的糖分与含油量,符合‘健康生活’的消费理念。”稻香村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广军说。

  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企业的生动写照。得益较早的数字化布局和全渠道新零售模式,疫情期间稻香村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周广军介绍,今年销售业绩同比去年增长了20%,仅中秋节期间就售出近2.6亿块月饼。

  4月30日,网络主播毛华艳(右)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郊外的茶园直播,助推山区茶叶销售。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从“局外人”到“赶浪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危中寻机,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超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软件;仅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10.9%;“双11”当天,快递量再创新高,达6.75亿件……

  以转型促发展,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电商直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5G等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呈现逆势而上、激流勇进的韧劲,成为中国经济基本盘的有力支撑。

  一滴水里观沧海。透过实体企业,可以感受到经济的内生质变——加大对数字化投资、注重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敏捷捕捉市场需求,这些主动识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积极变化,反映出实体企业聚焦发展的坚定信心。

  信心“转强” 开启新征程

  企业勇闯难关,政策倾力驰援。今年以来,一连串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为企业减压释负,为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减税降费政策成为“及时雨”——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近日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显示,89.4%的重点税源企业预计四季度生产经营形势为“平稳”或“好转”。

  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中国经济的源头活水。“之所以在疫情冲击之下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这与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是分不开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货币信贷支持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企业贷款累计新增近12万亿元;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一系列‘量增、价优、投向准’的‘精准滴灌’举措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9月8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浑南会客厅”内景。“浑南会客厅”实现一个机构、一枚印章统管审批事项,为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和许可提供便利。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营商环境改善让企业轻装上阵——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与所有省区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让企业成本持续下降,让企业获得感更强,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

  回暖的中国市场,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尽管疫情有短暂冲击,但我们在中国的净销售额从上半年起就开始恢复增长。”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马睿思说,在现有8家制造工厂和1家研发中心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对中国投资。

  多家国际组织近期纷纷上调对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对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2%、7.9%和8%,充分彰显了全球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面对明年新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作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等重要判断,既传递出发展的自信,也透出对未来征程的清醒认识。

  多位企业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企业自身要危中寻机、迎难而上,坚持实业为本不动摇,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坚持务实改革不动摇,信心满满而又脚踏实地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回眸2020年,一个个奋力突围、迎风搏浪的故事令人振奋,让人坚定前行的信心。展望2021年,面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家们不约而同认为,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穿越风雨,书写更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故事。

编辑:白茶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探寻技术豪华派背后的坚守 广汽Acura不凡品鉴之旅倾情收官

  • Jeep新指南者上市 售价13.98万-20.98万 2020-12-23
  • 2021款菲斯塔起售价13.38万 首增“劲享”版 2020-12-23
  • 丰田发布e-Palette实际应用进化成果 2020-12-23
  • 起亚第四代嘉华(Carnival)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国内上市 2020-12-22
  • 11月宝马销量环比大涨20%份额追平奔驰,奥迪销量跌出前十 2020-12-22
  • 车长增至4.78米 全新一代名图即将上市 2020-12-18
  • 比亚迪宋MAX升级版 提供6座/7座可选 2020-12-18
  • 2021款新缤瑞官图曝光,新增麦加红、尼斯蓝配色 2020-12-16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全球最受欢迎的10款5G手机:iPhone 12市场份额达16% 2020-12-22
  • 整改期限2周!B站今年已被处罚6次,约谈10余次 2020-12-22
  • 《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发布 2020-12-21
  • 继苹果之后 又一科技巨头宣布将自研芯片 2020-12-21
  • 法院下达 “禁止令”!百度:2020年以来,虚假代理商太多 2020-12-21
  • 互联网存款没戏了? 2020-12-21
  • 从“谢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盘点 2020-12-17
  • 网易易信APP7.5版本上线 互动形式更多样 2020-12-16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 为游客打造梦幻冰雪乐园
  • 四川眉山:银装素裹的瓦屋山
  • 2020疫情下的纽约
  • 新疆巴里坤草原银装素裹美如画
  • 安徽五河:沱湖冬捕300万斤生态鱼将投放市场
  • 吉林靖宇冰湖气泡似珍珠 严寒中瞬间凝固在冰层
  •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公开接种新冠疫苗
  • 欧盟多国对英实施交通封锁 货车停滞高速排起长龙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南非变异病毒呈指数级传播,多国暂停往来南非航班
2020-12-25 08:54:08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861万,加州突破200万
2020-12-25 08:54:08
跟团≠强制消费 昆明通报导游威胁游客事件:视频属实,一查到底
2020-12-25 08:53:15
辽宁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2020-12-25 08:08:13
南沙将建设5G+AI空间智能示范区
2020-12-25 07:26:1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转正”“转型”“转强”——透视2020中国经济运行高频词
新华网  作者:李函林  2020-12-25
临近岁末,“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题:“转正”“转型”“转强”——透视2020中国经济运行高频词

  新华网 李函林

  又是一年奋斗历程,又是一段新的征程。

  临近岁末,“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

  -6.8%、3.2%、4.9%……前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餐饮零售到汽车建材,“转正”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高频词,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十四五”启航,充满希望的2021年即将到来——

  作为中国经济“主战场”“主动脉”的主力军,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下,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让“正增长”成为强大的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而中国经济令人信服的表现也让企业家们更加从容、务实、坚定。

  来之不易的“转正”成绩单

  绿色太阳能路灯点亮夜空,新能源车在路上穿梭,“云轨”从头顶疾驰而过……这是在广东深圳的坪山总部内,比亚迪用技术打造的“新能源世界”。

  9月23日,“云巴”行驶在深圳比亚迪总部园区内。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电动车正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坚持技术创新,通过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用电动车治污,云轨云巴治堵,为全球城市治理贡献更大力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

  特殊之年,唯有坚持创新之路才能保持领跑姿态。3月,搭载“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的“刀片电池”突破了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掣肘。首搭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7月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与去年持平甚至略高于去年。今年被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元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信部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上扬的向好景象,折射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态势更加明朗。

  复苏,源自主要指标向上攀升——

  观察“三驾马车”,二季度,投资率先转负为正,同比增长4.8%;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双“转正”;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复苏,源自就业民生不断改善——

  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2%,连续4个月下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复苏,源自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上升,均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不断转正的经济指标,释放着内需持续回暖,生产加快复苏,新兴动能崛起的鲜明信号。

  3月19日,技术人员在呼和浩特市蒙牛圣牧高科乳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检查产品的包装情况。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疫情如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一次压力测试,一年来的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企业感触颇深。

  2月,返岗多人助力武汉抗疫;6月全面复产;9月投资新建产能亚洲第一的低温奶工厂——蒙牛武汉生产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让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直呼“不易”。

  “今年二季度蒙牛就实现了V型反弹,是国家一系列‘稳链’‘固链’扶持政策以及我们承诺上游产业链的奶农‘不拒收一滴奶’与提供30亿元免息资金等措施,确保乳业供应‘不掉链’。”卢敏放说。

  应时调整、危中寻机,韧性十足,中国企业以极强的灵活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尽显新时代企业家迎难而上的“勇者本色”、创新实干的“智者底蕴”,有力支撑着经济复苏。

  化危为机 “转型”是关键

  又是一个丰收年,秋粮收购正有序推进。

  “今年收了500吨燕麦,300吨藜麦,1200吨玉米,全年销售额达350万元,同比去年增加15%左右。”来自“中国杂粮之都”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衡达涌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海俊喜上眉梢。

  近年来,忻州杂粮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的高质量转型将无数种植户送上发展快车道。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高海俊介绍,公司先后为超1万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833户。“种地有奔头,致富有信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回想起几个月前的疫情困境,农户们一度对今年的收成和销售心里没谱,是网店销售和直播带货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海俊说,“触网”的效果超出预期,今年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50万,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杂粮具有康养功能,消费市场还未完全释放出来。此次疫情激活了全民健康意识,有信心未来会摆到更多人的餐桌上。”高海俊坚信,疫情防控将推动杂粮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粮仓”。

  关注健康、投资健康,这既是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也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诸多企业借此契机,开发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产品与服务,激活健康消费的“一池春水”,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制造升级。

  “我们在保留老字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数字化生产,实现了智能化配料、数字化管控、自动化生产,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逐步降低糕点的糖分与含油量,符合‘健康生活’的消费理念。”稻香村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广军说。

  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企业的生动写照。得益较早的数字化布局和全渠道新零售模式,疫情期间稻香村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周广军介绍,今年销售业绩同比去年增长了20%,仅中秋节期间就售出近2.6亿块月饼。

  4月30日,网络主播毛华艳(右)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郊外的茶园直播,助推山区茶叶销售。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从“局外人”到“赶浪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危中寻机,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超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软件;仅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10.9%;“双11”当天,快递量再创新高,达6.75亿件……

  以转型促发展,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电商直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5G等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呈现逆势而上、激流勇进的韧劲,成为中国经济基本盘的有力支撑。

  一滴水里观沧海。透过实体企业,可以感受到经济的内生质变——加大对数字化投资、注重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敏捷捕捉市场需求,这些主动识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积极变化,反映出实体企业聚焦发展的坚定信心。

  信心“转强” 开启新征程

  企业勇闯难关,政策倾力驰援。今年以来,一连串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为企业减压释负,为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减税降费政策成为“及时雨”——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近日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显示,89.4%的重点税源企业预计四季度生产经营形势为“平稳”或“好转”。

  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中国经济的源头活水。“之所以在疫情冲击之下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这与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是分不开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货币信贷支持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企业贷款累计新增近12万亿元;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一系列‘量增、价优、投向准’的‘精准滴灌’举措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9月8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浑南会客厅”内景。“浑南会客厅”实现一个机构、一枚印章统管审批事项,为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和许可提供便利。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营商环境改善让企业轻装上阵——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与所有省区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让企业成本持续下降,让企业获得感更强,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

  回暖的中国市场,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尽管疫情有短暂冲击,但我们在中国的净销售额从上半年起就开始恢复增长。”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马睿思说,在现有8家制造工厂和1家研发中心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对中国投资。

  多家国际组织近期纷纷上调对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对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2%、7.9%和8%,充分彰显了全球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面对明年新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作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等重要判断,既传递出发展的自信,也透出对未来征程的清醒认识。

  多位企业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企业自身要危中寻机、迎难而上,坚持实业为本不动摇,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坚持务实改革不动摇,信心满满而又脚踏实地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回眸2020年,一个个奋力突围、迎风搏浪的故事令人振奋,让人坚定前行的信心。展望2021年,面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家们不约而同认为,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穿越风雨,书写更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故事。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2020考察足迹|青山绿水的牵挂
16:27
五岁了!亚投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16:27
拼过2020的你还好吗丨援鄂护士:从“头版”回归平淡
16:27
沧海横流显本色——二〇二〇年中国经济亮眼答卷的启示
09:30
七省区联合采购冠脉球囊 粤首年采购量可省7.5亿元
08:39
广东4所独立学院拟转设为独立本科学校 名单公示
08:39
羊晚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区封顶 园区年产值预计将达250亿元
08:39
广州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 到2022年要达到50%
08:50
@广州市民 医保信息系统迁移上云 这些业务暂停办
08:47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9名涉黑团伙成员被判赔近30亿元
08:5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