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样子”——2020年中国元首外交的世界回响

来源:新华网 作者:詹婧 发表时间:2020-12-30 20:35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今年将作为一切都改变了的一年而被人们铭记”,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写下这样的话。

这一年,无数个体遭遇生命和生计的变故,众多国家经历发展和治理的考验,全球合作面临重大挑战,国际格局加快调整脚步。与此同时,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理念主张正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创造着机遇,带来了希望。

这一年,是世界危中寻机的一年,也是中国迎难向前的一年。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团结抗疫为主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人类谋健康,为世界谋稳定,在危机时刻、巨变之年,彰显大国担当、大国风范、大国智慧。

“中国持续证明自己是患难时刻的真朋友”“我们将坚定与中国这样重要而负责任的国际伙伴继续合作”“过去一年,中国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这是2020年中国元首外交的世界回响,更是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中国角色的信任与赞誉。

率先示范、以身作则的大国担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12月23日,在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所长迪马斯·科瓦斯、圣保罗州卫生厅厅长让·戈林希泰恩和圣保罗州抗疫中心执行协调人若昂·加巴尔多(从左至右)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具备有效性。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3日,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和布坦坦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具备有效性。布坦坦研究所所长迪马斯·科瓦斯兴奋地说:“对巴西科学界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也是为巴西民众带来希望的一天。”

全球疫情持续严峻,新冠疫苗成为希望之光。2020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郑重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2020年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埃塞俄比亚外交官葛乃天感言:“作为疫苗研发的领先大国,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作出承诺,对非洲和世界至关重要。”

4月8日,在缅甸仰光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方捐赠的抗疫物资。中国政府派遣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当日抵达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中方捐赠的一批防护用品、医疗设备和中成药等抗疫物资也随机抵达。新华社发(吴昂 摄)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全力挽救生命是当务之急”——这是中国在全球战“疫”中一以贯之的行动逻辑。发起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行动,开展最大规模的“云上”抗疫交流活动,承担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责任,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展现大国作为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密集开展“电话外交”“书信外交”,先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亲自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全球战“疫”凝聚强大合力。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评论称:“中国正在向我们展示‘人道待人’的真正含义,并表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

3月16日,在比利时列日机场,工作人员将口罩包裹运下飞机。来自中国的30万只口罩当地时间16日中午运抵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是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比利时首次得到大规模外来援助。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持续搅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不断扩大,人们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追问从未如此强烈。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中国主动应变,深刻作答,为全球摆脱当前危机提供思路,为重塑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指明方向。

这是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时间”——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再次登上这一最重要多边舞台,就后疫情时代人类将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将为世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等时代命题,全面阐述中国主张。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南一线医护人员交流(8月2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供图)

这是成果丰硕的“多边外交月”——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四场重量级多边“云峰会”,就加强国际抗疫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关键问题,密集提出中国方案。在中国积极推动和与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发表了关于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6份声明,金砖国家制订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2025》,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

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吸引全世界目光。在这场纪念《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的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等一系列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最新举措,对《巴黎协定》框架下的2030年目标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提高,明确了中国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路线图。这一“绿色宣言”,再次证明“中国正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先驱”。

率先示范、以身作则、主动作为,2020年,中国担当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在应对疫情、气候变暖等一系列全球挑战方面,中国树立了“积极榜样”,期待中国继续为世界“提供领导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柬埔寨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共谋发展、共享红利的大国风范:“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巨轮将锚定怎样的航向,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随着东方力量在世界舞台的壮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牵动各国发展、关乎世界未来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开展双边交往,还是出席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外交场合主动回应外界关切,系统宣介中国发展新政策、新理念,全面阐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内在关系。

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武汉)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3月28日摄)。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不断提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坦诚的话语、形象的阐释,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的热情。

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这是海南自贸区政策实施以来的首艘汽车外贸船(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10月26日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的Model 3汽车。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开放加速度的磁石效应。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度扩容,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尽管外部环境逆风逆水,中国开放的大门却越开越大。“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开放新前景、新宣示鼓舞世界。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国际投资巨头纷纷看好中国巨大机遇,制定来华发展专门战略。

12月18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地民众在华人商铺采购圣诞季用品。物美价优的中国商品成为许多阿根廷人的节日首选。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观众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展区参观(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见证了中国合作大手笔的榜样力量。服贸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气满满,亚投行“朋友圈”继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逆势前行……在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中国盛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暖色与生机。结合疫情形势,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感慨,当一些国家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关系学者谢尔盖·卢科宁高度评价中国推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中国树立的榜样将推动其他国家保持开放。”

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选购商品(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人们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参观(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体悟到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启迪意义。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不断激发世界探寻中国发展经验的热忱。从脱贫减贫,到创新增长,再到绿色发展……中国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引领者、推动者的角色进一步凸显。面向世界,习近平主席强调,各方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潜力。这一中国主张作为二十国集团共识首次写入领导人宣言。

“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这是复兴中国的时代视野,也是振兴世界的合作宣言。

工作人员在位于重庆高新区高新大道的5G基站建设现场作业(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聚同化异、和合共生的大国智慧:“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0年12月9日晚,新华社以千余字的长篇幅播发了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的新闻稿。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法两国元首第五次通话。

两位领导人就下阶段双多边合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8项重要共识。这场成果丰富的“电话外交”再次印证了习近平主席讲的一句话:“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11月11日,在西班牙瓜达拉哈拉市的菜鸟海外仓,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商品。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聚同化异、和合共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迈入大变局的时代,面对政治病毒对合作的破坏、认同政治对团结的侵蚀,中国在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同时,坚守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倡导不同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首个多跨连续梁合龙现场。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这样的交往故事让中国与世界情谊更浓。在内比都瑞山茵宾馆,习近平主席向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赠送记录她母亲“中国情缘”的珍贵老照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郑重佩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前夕,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向他和俄罗斯人民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在中老两党两国重要关键时期,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再次通话,就治国理政深度交流……

这是10月21日在老挝万象省航拍的建设中的万万高速桥梁(右)和中老铁路桥梁(左)。新华社发(云南建投集团供图)

这样的合作成果让中国与世界利益更融。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等5个对话伙伴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世界最大自贸区就此诞生。9月14日,在中德欧领导人“云会晤”中,中欧双方宣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决定共同打造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东盟与欧盟,一位近邻,一位远朋,2020年中国分别成为它们的最大贸易伙伴。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的挑战,中国方案成为世界难题的破解之道。

这是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拍摄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现场。新华社/越通社

和合共生,命运与共。2020年,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彰显时代价值的一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一年。

从2015年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再到2020年在第75届联大会议上结合国际社会对疫情的反思提出重要的“四点启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运送集装箱的货车准备进入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从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上合组织四个“共同体”,到全面阐述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到进一步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之路越来越坚实宽阔。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对习近平主席说,印尼愿同中方一道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地区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指出,面对人类未知挑战,各国尤其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应对。

这是5月2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拍摄的建设中的乌本戈立交桥项目。乌本戈立交桥是坦桑尼亚政府主导的第一个立交桥项目,主要由一座三层立交桥和配套分流道路构成,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东非有限公司承建。新华社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真诚呼吁:“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

这就是大国的样子。

编辑: 正龙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又见香雪 倾听花开”| 第十三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0-12-29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探寻技术豪华派背后的坚守 广汽Acura不凡品鉴之旅倾情收官

  • 效果远超预期!羊城晚报汽车下乡,联手车企开拓新市场 2020-12-30
  • 2020羊城车坛风云榜获奖车企感言(部分) 2020-12-30
  • 要想生活有点“野”!你需要一台奇骏 2020-12-30
  • “旧貌换新颜”!R汽车青年中心正式成立 2020-12-27
  • 你值得“最好的温暖”!一汽丰田年终关爱活动启幕 2020-12-27
  • Jeep新指南者上市 售价13.98万-20.98万 2020-12-23
  • 2021款菲斯塔起售价13.38万 首增“劲享”版 2020-12-23
  • 丰田发布e-Palette实际应用进化成果 2020-12-23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SKG品牌战略升级新品上市 解密背后的“热销密码” 2020-12-26
  • 全球最受欢迎的10款5G手机:iPhone 12市场份额达16% 2020-12-22
  • 整改期限2周!B站今年已被处罚6次,约谈10余次 2020-12-22
  • 《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发布 2020-12-21
  • 继苹果之后 又一科技巨头宣布将自研芯片 2020-12-21
  • 法院下达 “禁止令”!百度:2020年以来,虚假代理商太多 2020-12-21
  • 互联网存款没戏了? 2020-12-21
  • 从“谢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盘点 2020-12-17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肯德基广州市场门店突破600家 2020-12-29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金羊图库
  • 【年终特刊】2020,那些温情的瞬间
  • 时尚界泰斗皮尔·卡丹逝世 享年98岁
  • 柬埔寨进入“波罗福”生产季 农贸市场一派繁忙
  • 【年终特刊】2020,那些令人伤感的瞬间
  • 时隔近2年 波音737MAX在美国复飞
  • 探访沈阳医学隔离观察点
  • 四川卧龙:雪中大熊猫憨态可掬
  • 强寒潮来袭 大连海水大面积结冰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多区将寒冷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未来几天市区最低温或3℃
2020-12-30 20:04:25
广州中心城区水价怎么调?居民普遍倾向涨价幅度较小方案
2020-12-30 19:55:18
最高人民法院:持续性经常性家暴将被认定为虐待
2020-12-30 18:22:36
海南离岛免税店由4家增加到7家
2020-12-30 18:22:36
成昆铁路客运列车在中断4个多月后恢复运行
2020-12-30 18:22:3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大国的样子”——2020年中国元首外交的世界回响
新华网  作者:詹婧  2020-12-30
这一年,是世界危中寻机的一年,也是中国迎难向前的一年。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今年将作为一切都改变了的一年而被人们铭记”,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写下这样的话。

这一年,无数个体遭遇生命和生计的变故,众多国家经历发展和治理的考验,全球合作面临重大挑战,国际格局加快调整脚步。与此同时,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理念主张正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创造着机遇,带来了希望。

这一年,是世界危中寻机的一年,也是中国迎难向前的一年。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团结抗疫为主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人类谋健康,为世界谋稳定,在危机时刻、巨变之年,彰显大国担当、大国风范、大国智慧。

“中国持续证明自己是患难时刻的真朋友”“我们将坚定与中国这样重要而负责任的国际伙伴继续合作”“过去一年,中国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这是2020年中国元首外交的世界回响,更是国际社会对“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中国角色的信任与赞誉。

率先示范、以身作则的大国担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12月23日,在巴西圣保罗州,布坦坦研究所所长迪马斯·科瓦斯、圣保罗州卫生厅厅长让·戈林希泰恩和圣保罗州抗疫中心执行协调人若昂·加巴尔多(从左至右)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具备有效性。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3日,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和布坦坦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具备有效性。布坦坦研究所所长迪马斯·科瓦斯兴奋地说:“对巴西科学界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也是为巴西民众带来希望的一天。”

全球疫情持续严峻,新冠疫苗成为希望之光。2020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郑重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2020年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埃塞俄比亚外交官葛乃天感言:“作为疫苗研发的领先大国,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作出承诺,对非洲和世界至关重要。”

4月8日,在缅甸仰光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方捐赠的抗疫物资。中国政府派遣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当日抵达缅甸最大城市仰光,中方捐赠的一批防护用品、医疗设备和中成药等抗疫物资也随机抵达。新华社发(吴昂 摄)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全力挽救生命是当务之急”——这是中国在全球战“疫”中一以贯之的行动逻辑。发起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行动,开展最大规模的“云上”抗疫交流活动,承担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责任,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展现大国作为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密集开展“电话外交”“书信外交”,先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亲自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全球战“疫”凝聚强大合力。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评论称:“中国正在向我们展示‘人道待人’的真正含义,并表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

3月16日,在比利时列日机场,工作人员将口罩包裹运下飞机。来自中国的30万只口罩当地时间16日中午运抵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是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比利时首次得到大规模外来援助。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持续搅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不断扩大,人们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追问从未如此强烈。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中国主动应变,深刻作答,为全球摆脱当前危机提供思路,为重塑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指明方向。

这是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时间”——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再次登上这一最重要多边舞台,就后疫情时代人类将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将为世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等时代命题,全面阐述中国主张。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南一线医护人员交流(8月2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供图)

这是成果丰硕的“多边外交月”——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四场重量级多边“云峰会”,就加强国际抗疫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关键问题,密集提出中国方案。在中国积极推动和与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发表了关于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6份声明,金砖国家制订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2025》,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

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吸引全世界目光。在这场纪念《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的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等一系列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最新举措,对《巴黎协定》框架下的2030年目标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提高,明确了中国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路线图。这一“绿色宣言”,再次证明“中国正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先驱”。

率先示范、以身作则、主动作为,2020年,中国担当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在应对疫情、气候变暖等一系列全球挑战方面,中国树立了“积极榜样”,期待中国继续为世界“提供领导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柬埔寨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共谋发展、共享红利的大国风范:“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巨轮将锚定怎样的航向,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随着东方力量在世界舞台的壮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牵动各国发展、关乎世界未来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开展双边交往,还是出席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外交场合主动回应外界关切,系统宣介中国发展新政策、新理念,全面阐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内在关系。

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武汉)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3月28日摄)。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不断提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坦诚的话语、形象的阐释,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的热情。

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这是海南自贸区政策实施以来的首艘汽车外贸船(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10月26日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的Model 3汽车。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开放加速度的磁石效应。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度扩容,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尽管外部环境逆风逆水,中国开放的大门却越开越大。“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开放新前景、新宣示鼓舞世界。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国际投资巨头纷纷看好中国巨大机遇,制定来华发展专门战略。

12月18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地民众在华人商铺采购圣诞季用品。物美价优的中国商品成为许多阿根廷人的节日首选。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观众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展区参观(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见证了中国合作大手笔的榜样力量。服贸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人气满满,亚投行“朋友圈”继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逆势前行……在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中国盛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暖色与生机。结合疫情形势,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感慨,当一些国家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关系学者谢尔盖·卢科宁高度评价中国推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中国树立的榜样将推动其他国家保持开放。”

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选购商品(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人们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参观(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这一年,世界进一步体悟到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启迪意义。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不断激发世界探寻中国发展经验的热忱。从脱贫减贫,到创新增长,再到绿色发展……中国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引领者、推动者的角色进一步凸显。面向世界,习近平主席强调,各方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潜力。这一中国主张作为二十国集团共识首次写入领导人宣言。

“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这是复兴中国的时代视野,也是振兴世界的合作宣言。

工作人员在位于重庆高新区高新大道的5G基站建设现场作业(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聚同化异、和合共生的大国智慧:“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0年12月9日晚,新华社以千余字的长篇幅播发了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的新闻稿。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法两国元首第五次通话。

两位领导人就下阶段双多边合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8项重要共识。这场成果丰富的“电话外交”再次印证了习近平主席讲的一句话:“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11月11日,在西班牙瓜达拉哈拉市的菜鸟海外仓,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商品。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

聚同化异、和合共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迈入大变局的时代,面对政治病毒对合作的破坏、认同政治对团结的侵蚀,中国在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同时,坚守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倡导不同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首个多跨连续梁合龙现场。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这样的交往故事让中国与世界情谊更浓。在内比都瑞山茵宾馆,习近平主席向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赠送记录她母亲“中国情缘”的珍贵老照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郑重佩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前夕,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向他和俄罗斯人民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在中老两党两国重要关键时期,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再次通话,就治国理政深度交流……

这是10月21日在老挝万象省航拍的建设中的万万高速桥梁(右)和中老铁路桥梁(左)。新华社发(云南建投集团供图)

这样的合作成果让中国与世界利益更融。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等5个对话伙伴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世界最大自贸区就此诞生。9月14日,在中德欧领导人“云会晤”中,中欧双方宣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决定共同打造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东盟与欧盟,一位近邻,一位远朋,2020年中国分别成为它们的最大贸易伙伴。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的挑战,中国方案成为世界难题的破解之道。

这是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拍摄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现场。新华社/越通社

和合共生,命运与共。2020年,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彰显时代价值的一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一年。

从2015年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再到2020年在第75届联大会议上结合国际社会对疫情的反思提出重要的“四点启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运送集装箱的货车准备进入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从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上合组织四个“共同体”,到全面阐述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到进一步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之路越来越坚实宽阔。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对习近平主席说,印尼愿同中方一道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地区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指出,面对人类未知挑战,各国尤其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应对。

这是5月2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拍摄的建设中的乌本戈立交桥项目。乌本戈立交桥是坦桑尼亚政府主导的第一个立交桥项目,主要由一座三层立交桥和配套分流道路构成,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东非有限公司承建。新华社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真诚呼吁:“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

这就是大国的样子。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12:49
扶贫日历——常坪村2020驻村蹲点报告
16:17
焦点访谈:舌尖上的浪费有“法”治
16:17
习近平心中的“三农”画卷
08:40
他们,温暖2020
08:14
2021年广东高考实施方案来了 考试时间两天变三天
08:14
广州新推出1366套共有产权房 均价1.2万元/平方米
08:14
元旦假期广东首个出行高峰或出现在明日16时至21时
08:14
广东经济亮点多 “新经济”和“信心指数”持续向好
08:22
广东“促进就业九条”拟再升级 社保降费政策延长
08:2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