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男子只因与罪犯同名同姓 竟然背上抢夺罪案底
湖南张凯被困扰多年;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已申请更正程序
来自湖南的张先生近日向金羊网反映,儿子张凯的户籍信息被“张冠李戴”,导致他莫名其妙地背上了在广州白云区犯“抢夺罪”的犯罪案底。为了证明儿子清白,他将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告上法庭。昨日,此案开庭审理,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在庭审中表示,张凯户籍信息上的犯罪记录确实有误,目前已申请更正程序。
儿子莫名背上一同名同姓的犯罪案底
湖南人张澎万万没想到,儿子张凯什么都没干,竟会成了一个“抢劫犯”。张澎一家住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银苑小区,2016年底,小区来了民警,向周边居民询问张凯刑满释放后的情况,“当时邻居觉得很奇怪,都来问我,我一听吓了一跳。”张澎回忆,后来他跟民警见了面,对方跟他说,根据档案显示,2005年张凯在广州白云区犯了事。“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可能。”张澎本身就是一位律师,他分析:“2005年,我儿子都还未成年,如果他犯了事,我作为监护人肯定是知情的,而且我后来查询,儿子除了大学去了西安之外,户口一直在株洲,从未到过广州。”但当时民警坚称,他们是从户籍档案里看到了张凯的犯罪记录。
儿子的户籍信息为何会有犯罪记录,又到底犯了什么事?为了把事情查清楚,2016年底,张澎从湖南千里迢迢来到广州,通过多方走访调阅了相关卷宗,才发现2005年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破获了一起抢夺案,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巧合的是,该犯罪嫌疑人也叫张凯。同年10月,广州市白云区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张凯因犯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然而此“张凯”非彼“张凯”,张澎调查发现,自己儿子无论是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出生年月均与该犯罪嫌疑人张凯不符,“明显就不是同一个人。”
有误的犯罪信息使当事人深受困扰
为什么儿子的户籍信息会背上一个同名同姓的人的犯罪记录?张澎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在把犯罪信息录入到被判入刑者户籍信息系统时输入错了,从而导致“张冠李戴”。
“从2016年底我就到白云区分局反映,但直到今年5月,依然有社区民警定期到我们这里走访,问我儿子有没有异常动向,而且关键还要跟本人见面,甚至提出要拍照。”张澎对此相当无奈,警方频繁的盘查对儿子生活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他相当抵触,现在我们还不能给他当面聊这事,一说他就发脾气,说自己根本没干这事为何要去解释。”张澎说,这段犯罪记录也为张凯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招工用人单位都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光是这一关就没办法应聘。”张澎说,目前儿子还是处于待业状态。
律师父亲代儿子 递状纸讨个清白
无奈之下,张澎只好作为儿子的代理律师将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更正儿子的户籍信息以及赔偿律师代理费和精神抚慰金共计30万元。
9月4日,该案开庭审议。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在庭审中表示,他们对于此案高度重视,之前已调派警力赴湖南进行调查核实,发现原告张凯与犯罪人员张凯确实不是同一个人,目前他们已申请更正程序,正在等上级部门审批。至于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相关负责人说该过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很难考证出错的源头在哪里。该局在答辩状中也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户籍信息的登记事项不包括犯罪信息,现行使用的户口簿中并无设定关于公民犯罪信息的记录一栏,且户籍信息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负责登记,事实上张凯的户籍并不在白云区分局的管辖范围内。而且对于原告提出的赔偿问题,白云区公安分局也认为并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但张澎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二条:“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他认为,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并没有按此规定落实,才出现了后来儿子的身份信息被错录的情况。而且儿子因为错录信息而导致生活和心理大受影响,对方应该赔偿。孰是孰非,该案将择日宣判。
记者 何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