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占比均创新高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钢 发表时间:2019-03-28 06:34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176个项目(人)摘得奖项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占比均创新高

金羊网讯 记者李钢,通讯员叶青、马学涛报道:27日,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科技奖项包括突出贡献奖2人、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4项、科技进步奖133项、科技合作奖5人,合计176项(人)。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宁生在会上介绍奖项特点时表示,这批获奖项目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成果转化应用后新增销售额累计达1682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293亿元,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近年来着眼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176项获奖项目(人)中,自然科学奖占12.5%,为历年最高。技术发明奖占总奖项的7.95%,占比也为历年来最高,充分体现广东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政策导向。

奖项中,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占67.6%,显示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稳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获奖项目中,港澳机构或人员参与的项目分布于多个领域,参与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青年科学家获奖群体也引人注目。45岁以下的第一完成人,在获奖总人数中占34.8%,他们正成长为广东科技创新中坚力量。

突出贡献奖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开拓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带领广东电力“领跑”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数十年来,他潜心研究西电东送关键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有力推动了广东能源电力技术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因主导“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李立浧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不均衡,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中部。因此,发展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输电技术是我国电力能源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而随着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水电站的规模开发,近4000万千瓦水电需进行远距离的高效送出,但交流输电技术不可行,而现行±500kv直流输电方案占地大、损耗高,极不经济。在此背景下,李立浧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特高压±800kv直流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远、输电效率高的突出优势,输送容量可达500-1000万千瓦,输送距离可达3000公里。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送容量是±500kv直流工程的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运行可靠性提高到8倍,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

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后,李立浧表示,走在科研道路上,一定要有创新思维,要转变跟跑或并跑的追赶状态,努力实现超越“领跑”。“只要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需要的技术,我们就要去研究开发。”他说,研发±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后,团队又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我们做到了最好,处于引领状态,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有技术,有标准,又有产业链。”

谈及愿景,李立浧认为,要进一步把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行业深度融合,未来的电力网络将成为一个透明化、智能化系统,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文/图 李钢 叶青 马学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

抗击“广东癌”34年 使患者5年生存率领先国际

另一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连续34年从事鼻咽癌临床诊治研究工作,马骏将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了解,中国鼻咽癌病例占全球的40%,尤以华南地区高发,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Canton tumor)”。只有准确判断鼻咽癌病情的严重程度,才能更好确定治疗方案。譬如,早期病人只需放疗,中期病人需联合化疗。如判断不准,易导致治疗力度过重或过轻,产生不良影响。

早年间,马骏在美访学时就发现,在美国很多鼻咽癌患者也是华裔,且多是广东人,这背后可能有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美国鼻咽癌病例数量总体虽不多,却是国际通用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该分期标准对中国患者是否适用呢?为此,回国后马骏组建了团队,就分期标准进行了专门研究,利用大宗病例数据分析,从2008年开始持续改进鼻咽癌的分期标准。通过研究,马骏发现,“鼻腔”和“口咽侵犯”并非鼻咽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由T2a期降为T1期。马骏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将“咽后淋巴结转移”纳入N1期,将“IV/Vb区淋巴结转移”归为N3期……这四项标准的修改均被美国AJCC分期标准直接采纳,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化疗。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的治疗指南于1998年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采用同期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三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但马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该治疗方案后,患者副反应很大,会受很多苦,却似乎无明显获益,而且还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耗时八年,马骏团队完成了一项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最终显示辅助化疗并不能使中国患者获益。此后,欧洲和NCCN的指南都作出了修订,国际通用14年的“教科书”经典治疗方案由此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马骏团队还在原来双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药,且把放疗后的化疗挪到放疗前,在全国开展了480例临床研究,发现这一方案能将鼻咽癌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提高8%。此项研究已被2018年美国指南采纳。

此外,马骏团队还首次绘制鼻咽癌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危险地形图”,创新提出个体化照射范围和剂量标准,从而降低鼻咽癌局部复发率;在国际上首次建立鼻咽癌放疗中33个正常器官的保护图谱和安全剂量标准,该图谱已成为全球通用的技术规范。

(文/丰西西 余广彪 杜晓京 鲁运新 钟茜 图/杨森)

科技合作奖

首设奖项表彰科技开放合作

今年大会首次设立了科技合作奖,来自乌克兰的郭瑞·弗拉基米尔、英国的马丁·门席斯、荷兰的周国富、英国的诸自强、中国香港的黄国全被授予此奖。

据了解,马丁·门席斯是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学院地球科学系讲席教授,是国际地幔地球化学和火山学领域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对地幔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火山灰和火山灰年代学有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杰出贡献。

门席斯教授与中国学者有长达28年的友好合作,为广东科技事业作出了诸多贡献。他培养了多名中国地学界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其中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徐义刚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门席斯与广州地化所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学术思想,开拓了深部岩石圈研究的新方向,促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全国因此有5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还帮助广州地化所完善学科建设,有效提升了研究所ESI排名,支撑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

(李钢叶青马学涛)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十余年攻坚克难筑龙港珠澳 为大湾区建设撑起脊梁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被授予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作为代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在领奖后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桥梁事业,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建设,追求品质、耐久性,追求服务的人性化,追求文化景观和自然的和谐,每建一座桥就为当地增加一个靓丽的风景,就像一个艺术品。

据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跨海大桥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对将遇到的涉及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的关键性问题提前加以研究并进行解决。例如如何保证大桥120年使用寿命?此前并无这样的设计方法和标准,因此要开展系统研究攻关,从设计、施工、检测、评估、维护等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又如大桥建成后如何保证安全运营?这也要进行系统研究,譬如一旦沉管隧道发生火灾,如何应对?这在国际上也没有相关数据,要提前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此外,大桥的运营和管理还涉及三地间联动,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问题要提前解决。

“我国桥梁从大规模的建设转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港珠澳大桥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希望大桥长寿命、高品质的建设理念和工业化建造的技术及标准能为全国桥梁的高质量建设提供示范。”苏权科说。

他还认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基础上,我国的桥梁技术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跨境的标准对接。在大湾区建设中有很多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容,可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好铺垫,使大湾区综合交通能力大大提升。

苏权科特别提到,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粤港澳三地15年来合作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探索的合作机制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李钢 叶青 马学涛)

新政

广东科创12条力撑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实施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珠三角将试行技术移民制度

金羊网记者 李钢

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简称“科创12条”)于今年1月出台,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系列具超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3月27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创12条”及配套政策和实施指引相关情况。

四个方面12条政策具有开放性普惠性

今年1月“科创12条”正式印发实施,从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形成12条政策60多个政策点。

“科创12条”政策具有突出的改革性、开放性、普惠性、针对性,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提出在经费使用、成果权属、国资管理等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力度大的政策举措,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人往来、钱过境、物流动等方面加快破题。在推动“科创12条”贯彻落实方面,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科创12条”实施指引,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执行政策、享受政策提供了详细解读和路径指引。

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已经开始试点实施

“科创12条”中提出,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

对此,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在出台“科创12条”时,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首要任务,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流动尤为重要,希望在大湾区区域创新中,使港澳的科技创新力量和广东的科技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因此,“科创12条”中提出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并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目前已开始试点实施。

科技型企业家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科创12条”中提出,强化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科技型企业家可直接申报高级(含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对此,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企业是科研组织、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科创12条”突破性将科技型企业家纳入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涵盖范围中,以充分激发科技型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更好发挥科技型企业在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落实上,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中的法定代表人或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经营管理主要人员以及明确列入省市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范围的科技型企业管理者,均可突破先行职称评审标准中关于资历、学历、论文、年限、课题等规定,按照现有职称评审程序,直接向对应评审委员会申报。

珠三角将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

在优化人才的永久居留和入出境政策方面,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李世威介绍,针对外籍人才,有关部门优化推出入境签证和居留的一系列组合措施。

一是率先提出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目前省层面及相关单位部门正加紧研究和完善,以尽快制定技术移民制度实施方案。二是进一步优化外籍人才入出境手续,专门设立人才签证(R字签证),家属及子女也可享同等待遇;并针对90天内短期入境,推出访问签证(F字签证),外籍人才凭此签证入境后,可免办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三是将人才签证政策惠及人才团队成员。

坚守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底线

为促进重大创新产品市场应用,“科创12条”中还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加大对首次投放国内市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但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创新产品采购力度。

此外,“科创12条”特别强调坚守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底线。

提出支持开展科研伦理和道德研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科研伦理和道德的专家评估、审查、监督、调查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和对社会、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科研活动,应当在立项前实行科研伦理承诺制。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科研和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立伦理委员会,增强科研伦理意识,履行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公认的科研伦理规范和生命伦理准则。加强科研诚信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要求的行为零容忍,实行终身追责、联合惩戒,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占比均创新高
金羊网  作者:李钢  2019-03-28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176个项目(人)摘得奖项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占比均创新高

金羊网讯 记者李钢,通讯员叶青、马学涛报道:27日,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颁奖。科技奖项包括突出贡献奖2人、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4项、科技进步奖133项、科技合作奖5人,合计176项(人)。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宁生在会上介绍奖项特点时表示,这批获奖项目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成果转化应用后新增销售额累计达1682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293亿元,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近年来着眼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176项获奖项目(人)中,自然科学奖占12.5%,为历年最高。技术发明奖占总奖项的7.95%,占比也为历年来最高,充分体现广东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政策导向。

奖项中,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占67.6%,显示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稳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获奖项目中,港澳机构或人员参与的项目分布于多个领域,参与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青年科学家获奖群体也引人注目。45岁以下的第一完成人,在获奖总人数中占34.8%,他们正成长为广东科技创新中坚力量。

突出贡献奖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开拓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带领广东电力“领跑”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数十年来,他潜心研究西电东送关键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有力推动了广东能源电力技术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因主导“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李立浧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不均衡,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中部。因此,发展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输电技术是我国电力能源跨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而随着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水电站的规模开发,近4000万千瓦水电需进行远距离的高效送出,但交流输电技术不可行,而现行±500kv直流输电方案占地大、损耗高,极不经济。在此背景下,李立浧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特高压±800kv直流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远、输电效率高的突出优势,输送容量可达500-1000万千瓦,输送距离可达3000公里。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送容量是±500kv直流工程的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运行可靠性提高到8倍,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

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后,李立浧表示,走在科研道路上,一定要有创新思维,要转变跟跑或并跑的追赶状态,努力实现超越“领跑”。“只要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需要的技术,我们就要去研究开发。”他说,研发±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后,团队又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我们做到了最好,处于引领状态,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有技术,有标准,又有产业链。”

谈及愿景,李立浧认为,要进一步把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行业深度融合,未来的电力网络将成为一个透明化、智能化系统,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文/图 李钢 叶青 马学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

抗击“广东癌”34年 使患者5年生存率领先国际

另一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连续34年从事鼻咽癌临床诊治研究工作,马骏将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了解,中国鼻咽癌病例占全球的40%,尤以华南地区高发,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Canton tumor)”。只有准确判断鼻咽癌病情的严重程度,才能更好确定治疗方案。譬如,早期病人只需放疗,中期病人需联合化疗。如判断不准,易导致治疗力度过重或过轻,产生不良影响。

早年间,马骏在美访学时就发现,在美国很多鼻咽癌患者也是华裔,且多是广东人,这背后可能有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美国鼻咽癌病例数量总体虽不多,却是国际通用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该分期标准对中国患者是否适用呢?为此,回国后马骏组建了团队,就分期标准进行了专门研究,利用大宗病例数据分析,从2008年开始持续改进鼻咽癌的分期标准。通过研究,马骏发现,“鼻腔”和“口咽侵犯”并非鼻咽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由T2a期降为T1期。马骏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将“咽后淋巴结转移”纳入N1期,将“IV/Vb区淋巴结转移”归为N3期……这四项标准的修改均被美国AJCC分期标准直接采纳,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化疗。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的治疗指南于1998年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采用同期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三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但马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该治疗方案后,患者副反应很大,会受很多苦,却似乎无明显获益,而且还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耗时八年,马骏团队完成了一项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最终显示辅助化疗并不能使中国患者获益。此后,欧洲和NCCN的指南都作出了修订,国际通用14年的“教科书”经典治疗方案由此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马骏团队还在原来双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药,且把放疗后的化疗挪到放疗前,在全国开展了480例临床研究,发现这一方案能将鼻咽癌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提高8%。此项研究已被2018年美国指南采纳。

此外,马骏团队还首次绘制鼻咽癌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危险地形图”,创新提出个体化照射范围和剂量标准,从而降低鼻咽癌局部复发率;在国际上首次建立鼻咽癌放疗中33个正常器官的保护图谱和安全剂量标准,该图谱已成为全球通用的技术规范。

(文/丰西西 余广彪 杜晓京 鲁运新 钟茜 图/杨森)

科技合作奖

首设奖项表彰科技开放合作

今年大会首次设立了科技合作奖,来自乌克兰的郭瑞·弗拉基米尔、英国的马丁·门席斯、荷兰的周国富、英国的诸自强、中国香港的黄国全被授予此奖。

据了解,马丁·门席斯是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学院地球科学系讲席教授,是国际地幔地球化学和火山学领域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对地幔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火山灰和火山灰年代学有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杰出贡献。

门席斯教授与中国学者有长达28年的友好合作,为广东科技事业作出了诸多贡献。他培养了多名中国地学界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其中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徐义刚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门席斯与广州地化所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学术思想,开拓了深部岩石圈研究的新方向,促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全国因此有5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还帮助广州地化所完善学科建设,有效提升了研究所ESI排名,支撑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

(李钢叶青马学涛)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十余年攻坚克难筑龙港珠澳 为大湾区建设撑起脊梁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被授予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作为代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在领奖后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桥梁事业,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建设,追求品质、耐久性,追求服务的人性化,追求文化景观和自然的和谐,每建一座桥就为当地增加一个靓丽的风景,就像一个艺术品。

据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跨海大桥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对将遇到的涉及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的关键性问题提前加以研究并进行解决。例如如何保证大桥120年使用寿命?此前并无这样的设计方法和标准,因此要开展系统研究攻关,从设计、施工、检测、评估、维护等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又如大桥建成后如何保证安全运营?这也要进行系统研究,譬如一旦沉管隧道发生火灾,如何应对?这在国际上也没有相关数据,要提前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此外,大桥的运营和管理还涉及三地间联动,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问题要提前解决。

“我国桥梁从大规模的建设转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港珠澳大桥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希望大桥长寿命、高品质的建设理念和工业化建造的技术及标准能为全国桥梁的高质量建设提供示范。”苏权科说。

他还认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基础上,我国的桥梁技术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跨境的标准对接。在大湾区建设中有很多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容,可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好铺垫,使大湾区综合交通能力大大提升。

苏权科特别提到,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粤港澳三地15年来合作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探索的合作机制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李钢 叶青 马学涛)

新政

广东科创12条力撑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实施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珠三角将试行技术移民制度

金羊网记者 李钢

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简称“科创12条”)于今年1月出台,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系列具超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3月27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创12条”及配套政策和实施指引相关情况。

四个方面12条政策具有开放性普惠性

今年1月“科创12条”正式印发实施,从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形成12条政策60多个政策点。

“科创12条”政策具有突出的改革性、开放性、普惠性、针对性,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提出在经费使用、成果权属、国资管理等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力度大的政策举措,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人往来、钱过境、物流动等方面加快破题。在推动“科创12条”贯彻落实方面,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科创12条”实施指引,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执行政策、享受政策提供了详细解读和路径指引。

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已经开始试点实施

“科创12条”中提出,鼓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

对此,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在出台“科创12条”时,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首要任务,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流动尤为重要,希望在大湾区区域创新中,使港澳的科技创新力量和广东的科技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因此,“科创12条”中提出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并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目前已开始试点实施。

科技型企业家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科创12条”中提出,强化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科技型企业家可直接申报高级(含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对此,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企业是科研组织、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科创12条”突破性将科技型企业家纳入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涵盖范围中,以充分激发科技型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更好发挥科技型企业在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落实上,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中的法定代表人或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经营管理主要人员以及明确列入省市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范围的科技型企业管理者,均可突破先行职称评审标准中关于资历、学历、论文、年限、课题等规定,按照现有职称评审程序,直接向对应评审委员会申报。

珠三角将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

在优化人才的永久居留和入出境政策方面,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李世威介绍,针对外籍人才,有关部门优化推出入境签证和居留的一系列组合措施。

一是率先提出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目前省层面及相关单位部门正加紧研究和完善,以尽快制定技术移民制度实施方案。二是进一步优化外籍人才入出境手续,专门设立人才签证(R字签证),家属及子女也可享同等待遇;并针对90天内短期入境,推出访问签证(F字签证),外籍人才凭此签证入境后,可免办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三是将人才签证政策惠及人才团队成员。

坚守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底线

为促进重大创新产品市场应用,“科创12条”中还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加大对首次投放国内市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但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创新产品采购力度。

此外,“科创12条”特别强调坚守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底线。

提出支持开展科研伦理和道德研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科研伦理和道德的专家评估、审查、监督、调查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和对社会、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科研活动,应当在立项前实行科研伦理承诺制。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科研和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立伦理委员会,增强科研伦理意识,履行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公认的科研伦理规范和生命伦理准则。加强科研诚信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要求的行为零容忍,实行终身追责、联合惩戒,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