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驿站开诊首日就迎来不少咨询者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李斯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除了生理安全防护,心理防护同样重要。
3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心理医疗队对口支援的武汉亚心总医院,两个前线爱“心”驿站正式开诊,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危机干预等援助服务。
甫一开诊就不少人咨询
“今天早上刚一开诊,就已经接受了2例线上求诊,以及与七八个人建立心理需求联系。”省医心理咨询科主任、省医心理医疗队队长尹平告诉记者。武汉亚心总医院共收治了4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有近千名一线医务人员。省医心理医疗队在该院门诊区和一线医护集中休息的酒店,各开设了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爱“心”驿站,为医护人员穿上心理“防护衣”。
“在爱‘心’驿站正式开诊前,我们已在定点医院提前进行了一些心理会诊,并据此制定了具体的心理援助工作方案。”曾最早进入“非典”病区进行心理干预、且有多次海内外灾难心理救援经验的尹平表示,由于隔离病房的特殊环境,加上医生必须穿着防护服,对病患进行心理干预,比平时进行心理治疗难度大很多。
尹平说:“我们进行心理会诊,一般安排在早上,每次大概3个小时。我第一次进隔离病房进行心理会诊后,回来感觉特别困、特别累……我也体会到这种环境压力和身体压力对人的影响。第二次我就有经验了,进隔离病房,先找椅子坐,说话语速放慢,保存体能。”记者了解到,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隔离感”给医护人员带来不小压力。
多种方式为医护减压
“焦虑是人们在面临各种不确定事物和状况时的一种情绪反应,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焦虑一定程度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过度焦虑会让我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进而影响生活。我们来武汉希望帮他们(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减负、对抗压力,让他们看到信心。”省医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李雪丽表示,对于疫情的认识,医护人员都会有一个过程,其间难免出现一些焦虑反应,但大部分人会有自我调适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组织医护人员围坐或站在一起,倾诉自己在抗疫期间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称这种方法为“严重事件集体减压”,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心理干预方式。
“把自己的痛苦和压力说出来,这个过程是有治疗作用的。有的医护人员当场哭了出来,感觉会轻松很多。”甘照宇说。
最近,有队员自发组织了一个微信群,通过群视频集体跳操,达到了很好的自我放松效果。“微信上一起跳操,也是一种很好的集体减压法”。
李雪丽认为,随着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医护人员会有一种获得感、成就感,因无助无力感带来的挫败感会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