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2-16 19:47

 

  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也不能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6年多,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统计显示,2012年到2017年农村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减贫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改革开放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有外国媒体评价,“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改革开放擘画的历史长卷里,最大受益者是亿万人民。承认个人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发展个人利益。从历史中来,向着未来去,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利益”命题,找到了一把启动“腾飞引擎”的钥匙。

  (七)

  有人说,离开了人,一切发展都将失去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全面打开了人的自由发展空间,赋予了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多元维度,从而拓展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变革。

  犹记1984年,55位厂长《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登上《福建日报》,成就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3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提到此事,强调“各级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这是又一次重要的‘松绑’放权,也是企业家更好发挥智慧力量的历史新机遇”。

  40年改革开放,为人的自由流动架设起一座座“立交桥”。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累计已有2.28亿人报名参加高考。无数人通过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走入大学的知识殿堂,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今年,285万人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比上年多出47万人。调查显示,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人留学,只能迎回1人;现在,八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人才向上、人才回流,正因改革开放时代是重视人才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富有活力的热土。在这里,无论是辞职下海还是打工创业,人的价值越来越被尊重,人的潜能日益得到释放,人的未来蕴藏着无限可能。

  40年改革开放,为“体制内”工作者重新定义了价值。今天坐在写字楼里的央企员工很难想象,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在重庆,某钢铁企业使用的一套设备还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能耗极大;只要改进一下动力系统,两年的能耗节约就能收回相关投资。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此后,从注重利润、改善经营,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再到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职工的创造力和实干潜力被激活,不断为中国经济巨厦添砖加瓦。

  40年改革开放,为“企业家精神”打造了开阔的生长平台。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肯定民营经济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刘永好与新希望,任正非与华为,马云与阿里巴巴,马化腾与腾讯,李书福与吉利……以改革开放为宏阔背景,不胜枚举的成功故事震撼心灵,激励着年轻人朝着梦想勇敢进发。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去年亚洲新增的18家独角兽公司,中国就占据了15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位外国记者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眼里中国40年的变迁,那就是“选择”。改革开放,给无数人带来选择的机会,可以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丰富的人生、拥抱更美好的未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亿万中国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1  2  3  4  5  


编辑:木东
数字报
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人民日报  作者:  2018-12-16

 

  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也不能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6年多,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统计显示,2012年到2017年农村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减贫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改革开放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有外国媒体评价,“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改革开放擘画的历史长卷里,最大受益者是亿万人民。承认个人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发展个人利益。从历史中来,向着未来去,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利益”命题,找到了一把启动“腾飞引擎”的钥匙。

  (七)

  有人说,离开了人,一切发展都将失去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全面打开了人的自由发展空间,赋予了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多元维度,从而拓展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变革。

  犹记1984年,55位厂长《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登上《福建日报》,成就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3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提到此事,强调“各级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这是又一次重要的‘松绑’放权,也是企业家更好发挥智慧力量的历史新机遇”。

  40年改革开放,为人的自由流动架设起一座座“立交桥”。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累计已有2.28亿人报名参加高考。无数人通过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走入大学的知识殿堂,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今年,285万人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比上年多出47万人。调查显示,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人留学,只能迎回1人;现在,八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人才向上、人才回流,正因改革开放时代是重视人才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富有活力的热土。在这里,无论是辞职下海还是打工创业,人的价值越来越被尊重,人的潜能日益得到释放,人的未来蕴藏着无限可能。

  40年改革开放,为“体制内”工作者重新定义了价值。今天坐在写字楼里的央企员工很难想象,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在重庆,某钢铁企业使用的一套设备还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能耗极大;只要改进一下动力系统,两年的能耗节约就能收回相关投资。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此后,从注重利润、改善经营,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再到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职工的创造力和实干潜力被激活,不断为中国经济巨厦添砖加瓦。

  40年改革开放,为“企业家精神”打造了开阔的生长平台。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肯定民营经济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刘永好与新希望,任正非与华为,马云与阿里巴巴,马化腾与腾讯,李书福与吉利……以改革开放为宏阔背景,不胜枚举的成功故事震撼心灵,激励着年轻人朝着梦想勇敢进发。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去年亚洲新增的18家独角兽公司,中国就占据了15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位外国记者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眼里中国40年的变迁,那就是“选择”。改革开放,给无数人带来选择的机会,可以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丰富的人生、拥抱更美好的未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亿万中国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1  2  3  4  5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