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手推建库开河 30万湛江民众“徒手”改变苦旱命运

来源:金羊网 作者:袁增伟 全良波 发表时间:2019-07-25 08:57
分享到

上图:在截流的关键时刻,2000名青年跳入水中,用身躯阻挡河流冲击

下图:如今,青年运河灌溉着万亩良田,哺育出一方生机万物

61年前,30万劳动大军用锄头铁锹、扁担牛车建成湛江人的“大水缸”,改变雷州半岛苦旱命运

文/金羊网记者  袁增伟 全良波  图/李家山

横跨粤桂两省区的湛江鹤地水库,素有“人造海”之称。

登上鹤地水库的青年亭远望,但见水天相连,浩瀚一片,这可不是自然伟力之结果,而是六十年前湛江人民肩挑背负造出来的。在它建成不久后,郭沫若来考察,不禁以诗颂之:“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俯瞰群陵变洲岛,青年亭上足超然。”

61年前,30万湛江民众在鹤地截江筑库,一举解决了雷州半岛千百年来淡水短缺的大问题。如今,鹤地水库仍是数百万湛江人的“大水缸”,通过雷州青年运河灌渠,用生命之水滋润着湛江大地。

苦旱久矣

雷州半岛自远古以来就是干旱的重灾区。

炎荒酷热,旱魔肆虐,十种九不收,祖祖辈辈常年以番薯充饥。要是遇上大旱灾,草根树皮啃尽也难以度荒。赤地千里,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岛的代名词。

为了让百姓告别苦旱折磨,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决定建设青年运河工程,即拦腰斩断九洲江,筑起特大型鹤地水库,建设与之相配套的青年运河总干渠和分流渠道,根治雷州半岛的旱患。

湛江地委在省里的支持下,当年迅速成立“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由时任地委书记的孟宪德兼委员会主任,地区行署副专员王勇兼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受益的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和湛江市郊区分别由县长或县委书记担任县(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以设计院工程师何多基为首的20余名工程技术干部到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

兴建运河的消息传开后,雷州大地各级干部群众齐动员,迅速掀起运河建设高潮。广大青壮年更是纷纷报名,采取“四自”办法参加运河建设,他们自带粮食、自带工具、自带铺盖、自筹资金,将青春无怨无悔奉献给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鹤地水库土方工程建设靠群众手推运石

全民动员

青年运河工程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计划建设蓄水量10.3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和开凿174公里的青年运河。拦截九洲江筑坝建水库在廉江河唇镇鹤地村,故叫鹤地水库;运河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群众完成,故命名为青年运河。

鹤地水库是运河最重要且最艰巨的工程,库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跨广东廉江、化州和广西博白、陆川四县。封江建库涉及搬迁的人口超4万人,淹没耕地8万多亩。

搬迁安置工作非常顺利。廉江石角曲江社321名代表联名写信给县委,要当搬迁工作的先锋。负责接收安置曲江村民的河堤海陆社,表态要当安置工作的模范,献出最好的土地、最好的位置……庞大复杂的搬迁工作,从1958年4月8日动员开始,到1959年10月,仅一年半时间就基本结束。

1958年6月10日,鹤地水库正式开工。廉江、遂溪、海康、湛江郊区等7个县区16万民工参加建设,到运河建设高峰时,参与人数高达30万。

16万民工参加鹤地水库建设

『徒手』建坝

和如今工程机械化不同,60多年前,水库建设主要依靠的是锄头、簸箕、拉车、扁担。

今年82岁的遂溪县市民梁仪是鹤地水库的建设者之一,对当年的建设情况仍记忆犹新。

“一人带着一把锄头,一点粮食,一块床板,就赶到鹤地村了。”梁仪说,当时参与建设的群众参照部队做法,以团、营、连为单位,在工地旁搭起工棚住下来,带来的床板直接铺在地上就是一张床。

当时,工地上很少有推土机,土方工程几乎全靠牛车拉松、群众肩挑手推。普通农民挑着的家什,几乎就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家当。特别是耕牛,一个生产小队只有几头。但整个工程却先后投入耕牛7000多头,牛车达3万辆。运土送石,牛车是最具容量的运输工具,但耕牛有限。由此,工地上出现了各种小创新,其中“牛拉列车”最受追捧。人们把车厢做小,串连成列,由一到两头牛同时拉动5—8个装箱,犹如列车行进。牛因此备受农民珍爱、呵护。为防太阳暴晒,农民们疼爱地为每头牛编织披上柔软透气的“牛衣”。以至现在,雷州半岛的一些村民仍不吃牛肉。人们在奋斗创业中与鞠躬尽瘁的耕牛结下的深情,铭刻于心。

建库开河的日子里,30多万劳动大军一样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盐送稀饭当主食,手捧河水解口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三天一突击,五天大战役”的劳动竞赛是家常便饭。大家不畏艰险,斗志高昂,父子上阵,夫妇同往,老幼齐争上工地的例子到处都是。

年轻姑娘何珍就是其中一个。在施工中不小心受伤,她悄悄解下头布包扎,继续点炮,直到鲜血渗出裤面才被架走。有一次水坝出险情,她发现坝底有窟窿,凭着熟练的水性,她奋不顾身地背起近百斤重的石块潜到水底堵住窟窿……

鹤地水库的重要工程之一是截流九洲江。梁仪说,当时九洲江水流流速达每秒7.7立方米,土石投下去立即被冲走。1958年12月16日,工程指挥部下达截流命令,顷刻,千万个沙包堆叠,直挡急流;同时,2000名青年手拉手排成人墙,河水让路。经过14小时奋斗,鹤地水库截流成功,确保大坝顺利建起来。

旱年增产

千淘万漉虽辛苦,事经磨难始终成。仅一年多时间,1959年9月,鹤地水库就基本建成,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76亿立方米,成为广东省最大的“人造海”。青年运河也于1960年建成,总长达5000多公里。

据统计,为了建设青年运河工程,30万湛江人民用双手完成的土方就有6583.4万立方米,石方70.4万立方米,这些土石铺一条1米宽10厘米高的路,可绕地球16.6圈。

1958年,工程指挥部荣获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1960年5月14日,鹤地水库首次向青年运河放水春耕。从此,雷州半岛158万亩土地实现自流灌溉,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历史。1963年,雷州半岛出现特大旱情,从上年秋季起连续8个月未下过透雨,由于鹤地水库发挥了重大作用,120万亩稻田按时插下秧,早造增产粮食近亿斤。

“自从鹤地水库建好后,再也没有旱灾了。”梁仪告诉记者。

如今,一座巨大的青年运河群英雕塑耸立鹤地水库大坝旁。人们手拿扁担、肩扛锄头、高举铁锹,展示出当年建库开河劳动者同心协力气壮山河的奋发形象。雕塑右侧是“运河群英万寿墙”,共有建库开河者11826个亲笔签名。

访谈

苏培英——参与鹤地水库建设的职工代表,曾到北京参与建国十周年典礼

拿着扁担竹筐 就赶去修水库

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湛江人民靠着双手和毅力克服万千困难

羊城晚报:群众是如何响应修建鹤地水库号召?

苏培英:1960年前,在廉江安铺镇,有一句很形象生动的话“嫁女先看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水井或者水井干涸,便没有人愿意将女嫁过去。水超越粮食成为衡量生活的第一标准,可见过去当地干旱有多严重。湛江地委决定修建鹤地水库后,大家都踊跃参加。当时,我就带着一条扁担、两个竹筐,装着些许粮食就出发了。沿路上都是赶去鹤地村的群众,大家装备都差不多,仅有个别人有手推车。早上从安铺出发,走了一整天,到下午5点多才到水库工地。过去大家都是被“旱”怕了、“饿”怕了。参加修建水库,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大家都干劲十足。

羊城晚报:工程是如何克服没有大型机械这一难题的?

苏培英:那时工程几乎全靠人力和土方法,工地上见得最多的还是手推车和板车。这些车子的车轮都是木头制作的,还经常损坏。到了后期,连床板都被借用去制造手推车。干活时,平均两个人一辆手推车。每辆车拉的土方都有几百斤重,一天下来要拉上百个来回。为了抢时间,大家两班倒,一干就是12个小时,中间吃一顿饭。修建运河时,不分大小,不分领导,越是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越是带头干,拉的板车越重。人人比干劲、比风格、比贡献,处处是竞赛,工程进度不断在加快。

羊城晚报:生活上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

苏培英:群众自带的大米很快就吃完了,在工地基本都是吃番薯,根本吃不饱。饿了,大家就系紧裤腰带坚持到饭点。后来,番薯也逐渐没有了,海康县又贡献不少番薯干,大家又把番薯干当主食。当时住的都是自搭的工棚,男女各分一头。晚上回到工棚里,因为实在太累,倒头就睡,也不觉得饿。地委的领导,还有各个县的书记等都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干活。可以说,大家都想着早点修建好工程,未来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都是靠一股意志克服。在我印象中,修建鹤地水库成为当时湛江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象征。

鹤地水库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链接

水库已成风景区

九洲江属粤桂跨界河流,发源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流经湛江市廉江出海,全长162公里,其中湛江境内89公里。鹤地水库是九洲江中游截流兴建的大型水库,坝址位于湛江市廉江河唇镇,库区跨越广西陆川县与博白县。

鹤地水库库中有小岛100多个,这是昔日的山陵被水分割、包围,形成的一个个“洲岛”,状若仙女撒落的花瓣,在水面上点点漂浮,优雅清静。2016年9月,鹤地水库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如今,鹤地水库风景区融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水源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不仅是湛江人重要饮用水源,更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叶剑英、郭沫若等曾先后到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1960年2月,邓小平欣然为“雷州青年运河”题名。

本期由湛江市政协协办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浙江建德:江雾迷蒙好纳凉

  • 江西全南县 来穗推荐旅游 2019-07-22
  • 暑期空运忙 掌握窍门让托运行李更安全 2019-07-22
  • 体验多彩夏日向滨海城市出发 2019-07-22
  • 加拿大推新规:航空公司超售机票须赔最高2400加元 2019-07-18
  • 敦煌莫高窟因降雨年内第二次临时关闭 2019-07-18
  • 吴哥古迹游客量下降柬埔寨整改"零团费"跟团游 2019-07-17
  • 大中小学生暑期游江西4A级以上景区免收大门票 2019-07-17
  • 柬埔寨将打击“零团费”旅游 2019-07-16

穿梭重庆:与“亚洲龙”在山城共舞

  • ​传祺GS3国六版上市到店 售价7.68万元起 2019-07-18
  • 2019款东南DX7上市 售8.99-12.99万元 2019-07-15
  • 全新奔驰A级两厢上市 售25.78万元-27.38万元 2019-07-15
  • 长安欧尚科赛5上市 售价6.99万元-7.99万元 2019-07-15
  • 2020款江淮瑞风S3上市 售6.79万-8.79万 2019-07-15
  • 荣威ei6 PLUS全新上市 补贴后售价14.78-17.88万元 2019-07-10
  • ​荣威RX5 MAX动力曝光 搭载1.5T/2.0T发动机 2019-07-10
  • ​全新一代Polo Plus评测:驾趣超越同级 2019-07-10

小米突发1.62亿奖金!每位员工1000股股票 约7880元

  • 巴菲特天价午餐生变故!孙宇晨今日宣布取消会面 2019-07-23
  • 瑞幸咖啡携手Americana集团开拓中东印度业务 2019-07-22
  • 2019《财富》世界500强发布,苏宁易购连续三年入围 2019-07-22
  • 《财富》世界500强:京东跃升至139位 成中国互联网之首 2019-07-22
  • 什么鬼?奔驰共享汽车被偷 “偷车贼”却称汽车是自己的 2019-07-22
  • 小野电子烟融资3000万元!罗永浩的“新事业”有望了 2019-07-22
  • 人才变费财!李楠宣布离职 罗永浩祝福“早该离开了” 2019-07-19
  • 2019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单出炉!华为第一 2019-07-19

博物院上演秦俑主题儿童剧

  • 畅游藏东南:旅游扶贫结硕果,美丽富裕双丰收 2019-07-24
  • 明明能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 她的新书《琥珀》为何被麦家推崇? 2019-07-22
  • 客家掌故——《谁出钱?》 2019-07-19
  • 聚焦毕加索艺术生涯前30年 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 2019-07-18
  • 怼得漂亮!公益新歌吐槽不文明行为 2019-07-18
  • 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 2019-07-18
  • 聊聊海外中国学:这门知彼知己之学,你真的了解吗? 2019-07-18
  • 莫拉夫奇克:从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中汲取智慧 2019-07-18

水果海鲜混搭风? 这些菜品很撩人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 “根菜”大量上市 大块头有大滋味 2019-02-01
  • 珠圆肉润贝当造 2019-01-28
  • 吃货们敢不敢挑战日本名菜“白子”? 2019-01-23
金羊图库
  • 鲍里斯·约翰逊当选英国保守党领袖
  • 阿姆斯特朗登月宇航服重新与公众见面
  • 天宇上演月偏食
  • 俄罗斯海军日阅兵彩排有序进行
  • 探访美国洛杉矶的“蛇形画廊”
  • 夏日野柳美
  • 环湖赛第四赛段:圆点衫绿衫均未易主
  • 长江铜陵段水位持续上涨 安徽铜陵迎战洪峰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香港卫生署公布疑似冒牌HPV疫苗中期化验结果:无疫苗成分
2019-07-24 22:51:29
小区树木被剃成“无叶杈” 大夏天这么“秃然”是为啥?
2019-07-24 22:51:29
广州解放北路-应元路人行天桥将拆除,绕行攻略在这里
2019-07-24 18:36:25
广州增城部分街道行政区调整:新设荔湖、宁西街道
2019-07-24 18:36:25
广州南沙新区将打造“五位一体”特色公交站场
2019-07-24 18:36:2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肩挑手推建库开河 30万湛江民众“徒手”改变苦旱命运
金羊网  作者:袁增伟 全良波  2019-07-25
登上鹤地水库的青年亭远望,但见水天相连,浩瀚一片,这可不是自然伟力之结果,而是六十年前湛江人民肩挑背负造出来的。

上图:在截流的关键时刻,2000名青年跳入水中,用身躯阻挡河流冲击

下图:如今,青年运河灌溉着万亩良田,哺育出一方生机万物

61年前,30万劳动大军用锄头铁锹、扁担牛车建成湛江人的“大水缸”,改变雷州半岛苦旱命运

文/金羊网记者  袁增伟 全良波  图/李家山

横跨粤桂两省区的湛江鹤地水库,素有“人造海”之称。

登上鹤地水库的青年亭远望,但见水天相连,浩瀚一片,这可不是自然伟力之结果,而是六十年前湛江人民肩挑背负造出来的。在它建成不久后,郭沫若来考察,不禁以诗颂之:“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俯瞰群陵变洲岛,青年亭上足超然。”

61年前,30万湛江民众在鹤地截江筑库,一举解决了雷州半岛千百年来淡水短缺的大问题。如今,鹤地水库仍是数百万湛江人的“大水缸”,通过雷州青年运河灌渠,用生命之水滋润着湛江大地。

苦旱久矣

雷州半岛自远古以来就是干旱的重灾区。

炎荒酷热,旱魔肆虐,十种九不收,祖祖辈辈常年以番薯充饥。要是遇上大旱灾,草根树皮啃尽也难以度荒。赤地千里,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岛的代名词。

为了让百姓告别苦旱折磨,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决定建设青年运河工程,即拦腰斩断九洲江,筑起特大型鹤地水库,建设与之相配套的青年运河总干渠和分流渠道,根治雷州半岛的旱患。

湛江地委在省里的支持下,当年迅速成立“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由时任地委书记的孟宪德兼委员会主任,地区行署副专员王勇兼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受益的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和湛江市郊区分别由县长或县委书记担任县(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以设计院工程师何多基为首的20余名工程技术干部到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

兴建运河的消息传开后,雷州大地各级干部群众齐动员,迅速掀起运河建设高潮。广大青壮年更是纷纷报名,采取“四自”办法参加运河建设,他们自带粮食、自带工具、自带铺盖、自筹资金,将青春无怨无悔奉献给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鹤地水库土方工程建设靠群众手推运石

全民动员

青年运河工程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计划建设蓄水量10.3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和开凿174公里的青年运河。拦截九洲江筑坝建水库在廉江河唇镇鹤地村,故叫鹤地水库;运河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群众完成,故命名为青年运河。

鹤地水库是运河最重要且最艰巨的工程,库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跨广东廉江、化州和广西博白、陆川四县。封江建库涉及搬迁的人口超4万人,淹没耕地8万多亩。

搬迁安置工作非常顺利。廉江石角曲江社321名代表联名写信给县委,要当搬迁工作的先锋。负责接收安置曲江村民的河堤海陆社,表态要当安置工作的模范,献出最好的土地、最好的位置……庞大复杂的搬迁工作,从1958年4月8日动员开始,到1959年10月,仅一年半时间就基本结束。

1958年6月10日,鹤地水库正式开工。廉江、遂溪、海康、湛江郊区等7个县区16万民工参加建设,到运河建设高峰时,参与人数高达30万。

16万民工参加鹤地水库建设

『徒手』建坝

和如今工程机械化不同,60多年前,水库建设主要依靠的是锄头、簸箕、拉车、扁担。

今年82岁的遂溪县市民梁仪是鹤地水库的建设者之一,对当年的建设情况仍记忆犹新。

“一人带着一把锄头,一点粮食,一块床板,就赶到鹤地村了。”梁仪说,当时参与建设的群众参照部队做法,以团、营、连为单位,在工地旁搭起工棚住下来,带来的床板直接铺在地上就是一张床。

当时,工地上很少有推土机,土方工程几乎全靠牛车拉松、群众肩挑手推。普通农民挑着的家什,几乎就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家当。特别是耕牛,一个生产小队只有几头。但整个工程却先后投入耕牛7000多头,牛车达3万辆。运土送石,牛车是最具容量的运输工具,但耕牛有限。由此,工地上出现了各种小创新,其中“牛拉列车”最受追捧。人们把车厢做小,串连成列,由一到两头牛同时拉动5—8个装箱,犹如列车行进。牛因此备受农民珍爱、呵护。为防太阳暴晒,农民们疼爱地为每头牛编织披上柔软透气的“牛衣”。以至现在,雷州半岛的一些村民仍不吃牛肉。人们在奋斗创业中与鞠躬尽瘁的耕牛结下的深情,铭刻于心。

建库开河的日子里,30多万劳动大军一样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盐送稀饭当主食,手捧河水解口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三天一突击,五天大战役”的劳动竞赛是家常便饭。大家不畏艰险,斗志高昂,父子上阵,夫妇同往,老幼齐争上工地的例子到处都是。

年轻姑娘何珍就是其中一个。在施工中不小心受伤,她悄悄解下头布包扎,继续点炮,直到鲜血渗出裤面才被架走。有一次水坝出险情,她发现坝底有窟窿,凭着熟练的水性,她奋不顾身地背起近百斤重的石块潜到水底堵住窟窿……

鹤地水库的重要工程之一是截流九洲江。梁仪说,当时九洲江水流流速达每秒7.7立方米,土石投下去立即被冲走。1958年12月16日,工程指挥部下达截流命令,顷刻,千万个沙包堆叠,直挡急流;同时,2000名青年手拉手排成人墙,河水让路。经过14小时奋斗,鹤地水库截流成功,确保大坝顺利建起来。

旱年增产

千淘万漉虽辛苦,事经磨难始终成。仅一年多时间,1959年9月,鹤地水库就基本建成,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76亿立方米,成为广东省最大的“人造海”。青年运河也于1960年建成,总长达5000多公里。

据统计,为了建设青年运河工程,30万湛江人民用双手完成的土方就有6583.4万立方米,石方70.4万立方米,这些土石铺一条1米宽10厘米高的路,可绕地球16.6圈。

1958年,工程指挥部荣获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1960年5月14日,鹤地水库首次向青年运河放水春耕。从此,雷州半岛158万亩土地实现自流灌溉,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历史。1963年,雷州半岛出现特大旱情,从上年秋季起连续8个月未下过透雨,由于鹤地水库发挥了重大作用,120万亩稻田按时插下秧,早造增产粮食近亿斤。

“自从鹤地水库建好后,再也没有旱灾了。”梁仪告诉记者。

如今,一座巨大的青年运河群英雕塑耸立鹤地水库大坝旁。人们手拿扁担、肩扛锄头、高举铁锹,展示出当年建库开河劳动者同心协力气壮山河的奋发形象。雕塑右侧是“运河群英万寿墙”,共有建库开河者11826个亲笔签名。

访谈

苏培英——参与鹤地水库建设的职工代表,曾到北京参与建国十周年典礼

拿着扁担竹筐 就赶去修水库

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湛江人民靠着双手和毅力克服万千困难

羊城晚报:群众是如何响应修建鹤地水库号召?

苏培英:1960年前,在廉江安铺镇,有一句很形象生动的话“嫁女先看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水井或者水井干涸,便没有人愿意将女嫁过去。水超越粮食成为衡量生活的第一标准,可见过去当地干旱有多严重。湛江地委决定修建鹤地水库后,大家都踊跃参加。当时,我就带着一条扁担、两个竹筐,装着些许粮食就出发了。沿路上都是赶去鹤地村的群众,大家装备都差不多,仅有个别人有手推车。早上从安铺出发,走了一整天,到下午5点多才到水库工地。过去大家都是被“旱”怕了、“饿”怕了。参加修建水库,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大家都干劲十足。

羊城晚报:工程是如何克服没有大型机械这一难题的?

苏培英:那时工程几乎全靠人力和土方法,工地上见得最多的还是手推车和板车。这些车子的车轮都是木头制作的,还经常损坏。到了后期,连床板都被借用去制造手推车。干活时,平均两个人一辆手推车。每辆车拉的土方都有几百斤重,一天下来要拉上百个来回。为了抢时间,大家两班倒,一干就是12个小时,中间吃一顿饭。修建运河时,不分大小,不分领导,越是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越是带头干,拉的板车越重。人人比干劲、比风格、比贡献,处处是竞赛,工程进度不断在加快。

羊城晚报:生活上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

苏培英:群众自带的大米很快就吃完了,在工地基本都是吃番薯,根本吃不饱。饿了,大家就系紧裤腰带坚持到饭点。后来,番薯也逐渐没有了,海康县又贡献不少番薯干,大家又把番薯干当主食。当时住的都是自搭的工棚,男女各分一头。晚上回到工棚里,因为实在太累,倒头就睡,也不觉得饿。地委的领导,还有各个县的书记等都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干活。可以说,大家都想着早点修建好工程,未来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都是靠一股意志克服。在我印象中,修建鹤地水库成为当时湛江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象征。

鹤地水库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链接

水库已成风景区

九洲江属粤桂跨界河流,发源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流经湛江市廉江出海,全长162公里,其中湛江境内89公里。鹤地水库是九洲江中游截流兴建的大型水库,坝址位于湛江市廉江河唇镇,库区跨越广西陆川县与博白县。

鹤地水库库中有小岛100多个,这是昔日的山陵被水分割、包围,形成的一个个“洲岛”,状若仙女撒落的花瓣,在水面上点点漂浮,优雅清静。2016年9月,鹤地水库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如今,鹤地水库风景区融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水源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不仅是湛江人重要饮用水源,更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叶剑英、郭沫若等曾先后到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1960年2月,邓小平欣然为“雷州青年运河”题名。

本期由湛江市政协协办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推动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
21:16
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16:35
广东司法机关:民企涉案慎捕 违法“查扣冻”立改
08:57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创新经济模式全省推广
08:57
大湾区干细胞产业有望跑出加速度 新药仍有待突破
08:57
穗莞深城际国庆前通车 广州到深圳三铁路哪条最方便?
08:57
伶仃洋大桥“穿盔甲” 东索塔转入水上施工阶段
08:57
从医四十年他努力让患者满意 最难忘的经历是遗憾
08:57
一家四代悬壶济世 铭记家训传承百年
08:57
军休老干部讲述峥嵘岁月:曾为第一颗氢弹奉献一切
08:5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