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勇在工作中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吴国颂 通讯员 卢旸
《中国机长》正在各大影院热播。机长刘传健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刘传建操作飞机备降成都的过程中,陆空之间紧密配合,助力航空奇迹的出现。而其中被誉为“空中指挥员”的进近管制员也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下称“珠海进近”)是我国民航首个独立于机场之外的进近管制单位,管辖范围包括深圳、珠海、澳门等多个机场。管制员陈智勇在珠海进近工作了18年,他日复一日为飞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见证着民航的快速发展。
从小酷爱计算机,研发模拟机填补空白
“进近管制”对不少市民来说,显得很神秘。其实,依据飞行高度的不同,空管分为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和区调管制。当飞机从跑道上腾空而起达到一定高度时,塔台管制员会将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员。当飞机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进近管制员又会将飞机“移交”给区调管制员。飞机降落时,它则先后需要经历区调管制、进近管制和塔台管制。
珠海进近正式运行于1999年,主要负责南珠三角的空域,包括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澳门国际机场和两个直升机机场。在这一片繁忙的空域,珠海进近每天为大约近1700架次的航班提供管制指挥服务。不知不觉间,陈智勇已经在进近管制员的岗位上工作了18年。陈智勇能多年如一日坚守在雷达屏幕前,源于他对计算机和航空事业的热爱。
“从27年前父亲给我买的第一台电脑开始,我便对计算机深深迷恋。”1997年,陈智勇考入了中国民航大学,开始学习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知识,也有了机会系统学习电脑知识。
2001年,陈智勇大学毕业后进入珠海进近工作。那时,民航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还很不成熟,只有少数高校有简单的雷达管制模拟机,且模拟的只是同一个基础训练区域,针对珠海进近运行现实的模拟机则完全是空白。
陈智勇希望利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为单位设计一套贴合珠海进近实际的模拟机。经过四五年的设计和反复修改,模拟机终于在2006年基本定型,这套模拟机命名为SIM2006。它运行稳定,模拟效果真实,获得广泛的认同。很快,该模拟机及附属产品被桂林空管站和深圳南头机场采购。“过程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努力可以转化为实际成果,我的内心却是非常充实和幸福”。
冷静处置特情航班,保障空中飞机安全
雷达屏幕上的一个小变化都可能是飞机在空中的一个大动作。珠海进近管制运行部副主任李栋梁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合格的管制员需要心理素质强、抗压能力强。一个管制员往往要同时盯着屏幕上的四五架飞机,空中的任何动态他都要时刻警惕。发出的指令、飞行员的复述以及飞行员的操作是否正确,管制员都要严密监控。“还有就是应变能力,如果区域出现特情,我们第一反应是要知道怎么去处置特情,降低风险,确保飞机的运行安全”。
在工作岗位上,陈智勇紧盯着雷达屏幕上的飞机动态,向飞机发布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各种指令。“珠海进近,南方3151,高度3300,听你指挥。”“南方3151,珠海进近,雷达看到。”类似的陆空通话,陈智勇每天都在重复。他说:“我们的每一条指令,都关乎飞行安全,关乎上百条人命,不允许有丝毫差错,这是我们最大的压力,也是我们最光荣的职责。”
陈智勇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每逢春运、暑运,尤其是雷雨天气叠加时,航班会大量延误,他们的工作量也会大幅增加。天气条件不好时,他们需要对飞机流量进行控制,使得流量和容量匹配。“如果天气不好,飞机都飞进来,会造成空域拥挤,最后可能就会发生冲突。我们希望乘客可以理解,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保证飞机安全”。
18年里,陈智勇有不少难忘的经历。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他和同事加班加点,全力保障空中交通顺畅;2017年“天鸽”超强台风登陆珠三角那一天,他和同事戴着头盔,坐在管制大厅里坚守一线……每当特情航班顺利降落,乘客得到有效救助,都更加让他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工作的价值。
今年6月10日17时22分,珠海进近接到香港管制员通报称,深航9046航班一名旅客胰脏疼痛,需要医生救治,请求尽快落地。接到通知后,珠海进近带班主任当即对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即将处于进港航班高峰期,航班量极大,情况十分紧急。与特情航班建立通信联系后,陈智勇立即将相关情况传递给进场扇区监督位管制员,由其与塔台进行通报协调,提前做好从空中到地面的全面保障准备。随后,进场扇管制员指挥该航班优先进近,在繁忙的空域内开辟出一条空中快速通道。17时59分,特情航班顺利穿过繁忙空域,在深圳宝安机场安全着陆,为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陈智勇笑着说:“工作这么多年,处理过多次类似事件,但每当收到塔台打回的电话,告诉我们病人已经得到救治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总是会涌起对这份工作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