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存:勇攀气象科学之巅 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钢 发表时间:2020-01-11 09:24
分享到

金羊网记者 李钢

除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然而,当我们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就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位来自阳江的“广东仔”,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以“勇攀珠峰”的精神,成长为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在数值天气预报、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首创原始方程 直接预报天气

1935年,曾庆存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全家老小力耕垄亩,也只勉强喝上稀粥。穷困没能阻止这个家庭对知识的渴求,曾庆存和哥哥打着赤脚,一边劳作、一边读书。

虽然条件艰苦,但曾庆存十分用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公费读书名额。

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进入气象专业学习。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气象科学人才急缺。而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曾庆存深刻感受到了当时中国气象预报的水平——由于缺少精确计算,做天气预报往往只能定性分析判断,凭经验进行预报。于是,年轻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客观定量的数值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957年,曾庆存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在三年多的留学生涯中,曾庆存经过研究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这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且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迎难而上挑起大气研究大梁

1961年,曾庆存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写下一首《自励》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26岁的曾庆存立下誓言,从此矢志不渝。

1970年,国家决定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被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技术负责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并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为监测暴雨、台风等及相应灾害提供了重要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存又挑起中科院大气所所长的大梁。当时,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短缺,虽然大气科学在理论上不比国外差,但中国科学家缺少一个重要工具:高速计算机。“我们的计算机每秒百万次,人家是亿次,要追赶他们就好比毛驴追汽车。”曾庆存在大气所的老同事回忆道。

曾庆存就是要追!一时没有“汽车”,那就先换“自行车”,总得咬着牙自己往前赶。“哪怕当掉裤子也要买计算机!”曾庆存撂下话来。

在他担任所长的九年间,大气所迎难而上,建设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耄耋之年仍奋战于科研一线

攀登气象科学之巅,曾庆存未曾止步。2009年,已74岁高龄的他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拟器”的想法。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事关夏季洪涝、冬季雾霾、农业规划、能源布局等,这项研究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在数百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18年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预计2022年完工。该装置将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回顾自己的科研成绩,曾庆存一如既往地谦逊:“我曾立志攀登科学的‘珠峰’,但我并没有到达山顶,大概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了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

【家乡反响】

励志故事激励阳江学子前行

10日,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消息传来,故乡阳江玉沙村的父老乡亲无不欢欣鼓舞。曾庆存成长过程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阳江学子。玉沙村旁边的对岸村还准备以此为契机召开村民大会,开展新一轮助学工作,鼓励青年一代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玉沙村老村民曾先生说,自己年少时,父母常谈起曾院士的事迹:做什么事都带着书,“手不释卷”,“争分夺秒”地学习。尽管家境不好,但父母坚持供庆存兄弟俩读书,这在村子里成为佳话,为后人树立榜样。

少小离家、远居异乡的曾庆存回乡次数不多,但对这片哺育他的粤西大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对于母校阳江一中,曾庆存感情笃深,多次在公开场合透露出怀念与感恩之情。回忆少时恩师,言辞间更是充满感激之情。他在《忆师友》写道:“这是对我此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阶段,我深深地受惠于母校,受惠于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关爱和情谊。”

早在1995年,曾庆存便将他所获的“何梁何利科学奖金”港币10万元捐出,其中7万元捐给阳江一中、3万元捐给另一母校两阳中学,设立“明耀庆丰奖学金”,以纪念父兄曾明耀、曾庆丰,并帮助像当年的他一样刻苦求学的贫困生。

2012年12月21日,“阳江科协论坛”邀请曾庆存在阳江一中作报告和科普讲座。阳江一中校长陈恕回忆,当时曾院士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笑容和蔼可亲。可容纳六七百人的一中实验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学生们涌上讲台,想和曾院士合影留念并索取签名。因学生太多,曾院士难以一一满足,就在第二天委托旁人送来亲笔信,信中诚挚致歉,并送上真挚祝福。

“他身上有很浓的家国情怀,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陈恕说,曾院士多次题词勉励母校师生,激励莘莘学子攀登科学高峰。“他的事迹已经成为阳江一中宝贵的资源,榜样就在身边,他让学生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全良波 陈瑞锋)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内温泉度假游要温度更要深度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 明年二月圣地亚哥博物馆月半价打卡发现新乐趣 2020-01-03
  • 新年从“新”出发乐游“新澳门” 2020-01-03
  • 日本国家旅游局在粤开设第22个办事处 2020-01-02
  • 你的2020年春节目的地会在哪? 2020-01-02
  •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唱响在羊城 2019-12-31
  • 国内篇‖选个孩子最憧憬的目的地 2019-12-31

迎难而上,攻坚2019 只争朝夕,共迎2020

  • 比亚迪汉“定妆照”亮相 外观设计尽显动感优雅 2020-01-10
  • 深圳试驾哈弗H4:高能智联座驾 2020-01-10
  • 广汽蔚来HYCAN 007配置信息揭秘 共5个配置版本 2020-01-1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 斯柯达全新昕锐、全新昕动设计图发布 更加年轻动感 2019-12-23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胡润发布中国500强民企榜单:阿里、腾讯前二,华为第四 2020-01-10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 前高管闪电跳槽小米 联想回应:与高管均签有竞业禁止条款 2020-01-03
  • 马斯克否认 “家里有矿”,称靠打工和贷款上学 2020-01-03
  • “微信支付”被诉专利侵权,遭索赔100万,法院判决来了 2020-01-03
  • 格力放弃手机业务?非也!折叠屏手机专利正式授权 2020-01-02
  • 财富飙升25%!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年赚1.2万亿美元 2019-12-30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画为心声——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展出 2020-01-10
  • 鸿篇巨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新书首发 2020-01-10
  • 探访“高墙”内的艺术展 171件展品皆出自犯罪人员之手 2020-01-10
  • 山奔海立,百兽震恐 2020-01-09
  • 新井一二三: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2020-01-09
  • 作家马伯庸、辩手马薇薇、自媒体毕导···大咖齐聚这场新媒体峰会 2020-01-09
  • 滴!这里有一份读懂当代艺术“七天速成指南”! 2020-01-09
  • 故宫北院区今年开工建设 2020-01-09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以色列成群椋鸟归巢 沙漠上空摆造型超震撼
  • 首届哈尔滨道台府冰雪灯会引游客观赏
  • 阿拉斯加火山爆发 烟尘直冲2万英尺高空影响航班飞机
  • “乾隆皇帝”特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展出
  • “芙蓉”出冰来
  •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 大批候鸟飞临广州过冬
  • 江苏南京:艺术灯会璀璨夺目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南站严查巡游出租车议价拒载
2020-01-11 09:10:01
深圳坪山站往昆明、潮汕方向动车组列车有余票
2020-01-11 09:10:06
【新春走基层】走进农村春晚女导演的一天
2020-01-10 20:44:37
广东立下flag:今年医共体所在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
2020-01-10 22:05:24
省交通运输厅:春运高峰日车流达740万车次,出程高峰在17日-19日
2020-01-10 20:44:37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曾庆存:勇攀气象科学之巅 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金羊网  作者:李钢  2020-01-11
除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然而,当我们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就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

金羊网记者 李钢

除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然而,当我们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就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位来自阳江的“广东仔”,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以“勇攀珠峰”的精神,成长为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在数值天气预报、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首创原始方程 直接预报天气

1935年,曾庆存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全家老小力耕垄亩,也只勉强喝上稀粥。穷困没能阻止这个家庭对知识的渴求,曾庆存和哥哥打着赤脚,一边劳作、一边读书。

虽然条件艰苦,但曾庆存十分用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公费读书名额。

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进入气象专业学习。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气象科学人才急缺。而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曾庆存深刻感受到了当时中国气象预报的水平——由于缺少精确计算,做天气预报往往只能定性分析判断,凭经验进行预报。于是,年轻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客观定量的数值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957年,曾庆存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在三年多的留学生涯中,曾庆存经过研究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这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且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迎难而上挑起大气研究大梁

1961年,曾庆存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写下一首《自励》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26岁的曾庆存立下誓言,从此矢志不渝。

1970年,国家决定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被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技术负责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并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为监测暴雨、台风等及相应灾害提供了重要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存又挑起中科院大气所所长的大梁。当时,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短缺,虽然大气科学在理论上不比国外差,但中国科学家缺少一个重要工具:高速计算机。“我们的计算机每秒百万次,人家是亿次,要追赶他们就好比毛驴追汽车。”曾庆存在大气所的老同事回忆道。

曾庆存就是要追!一时没有“汽车”,那就先换“自行车”,总得咬着牙自己往前赶。“哪怕当掉裤子也要买计算机!”曾庆存撂下话来。

在他担任所长的九年间,大气所迎难而上,建设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耄耋之年仍奋战于科研一线

攀登气象科学之巅,曾庆存未曾止步。2009年,已74岁高龄的他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拟器”的想法。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事关夏季洪涝、冬季雾霾、农业规划、能源布局等,这项研究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在数百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18年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预计2022年完工。该装置将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回顾自己的科研成绩,曾庆存一如既往地谦逊:“我曾立志攀登科学的‘珠峰’,但我并没有到达山顶,大概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了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

【家乡反响】

励志故事激励阳江学子前行

10日,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消息传来,故乡阳江玉沙村的父老乡亲无不欢欣鼓舞。曾庆存成长过程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阳江学子。玉沙村旁边的对岸村还准备以此为契机召开村民大会,开展新一轮助学工作,鼓励青年一代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玉沙村老村民曾先生说,自己年少时,父母常谈起曾院士的事迹:做什么事都带着书,“手不释卷”,“争分夺秒”地学习。尽管家境不好,但父母坚持供庆存兄弟俩读书,这在村子里成为佳话,为后人树立榜样。

少小离家、远居异乡的曾庆存回乡次数不多,但对这片哺育他的粤西大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对于母校阳江一中,曾庆存感情笃深,多次在公开场合透露出怀念与感恩之情。回忆少时恩师,言辞间更是充满感激之情。他在《忆师友》写道:“这是对我此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一个阶段,我深深地受惠于母校,受惠于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关爱和情谊。”

早在1995年,曾庆存便将他所获的“何梁何利科学奖金”港币10万元捐出,其中7万元捐给阳江一中、3万元捐给另一母校两阳中学,设立“明耀庆丰奖学金”,以纪念父兄曾明耀、曾庆丰,并帮助像当年的他一样刻苦求学的贫困生。

2012年12月21日,“阳江科协论坛”邀请曾庆存在阳江一中作报告和科普讲座。阳江一中校长陈恕回忆,当时曾院士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笑容和蔼可亲。可容纳六七百人的一中实验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学生们涌上讲台,想和曾院士合影留念并索取签名。因学生太多,曾院士难以一一满足,就在第二天委托旁人送来亲笔信,信中诚挚致歉,并送上真挚祝福。

“他身上有很浓的家国情怀,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陈恕说,曾院士多次题词勉励母校师生,激励莘莘学子攀登科学高峰。“他的事迹已经成为阳江一中宝贵的资源,榜样就在身边,他让学生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全良波 陈瑞锋)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21:11
听!面对这些突出问题,习近平的批评多么一针见血
21:11
习近平将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09:17
春运首日广东公路交通总体运行安全畅顺
09:23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 铸国之重器核潜艇
09:23
​治水不止于撕掉黑臭标签 五年后深圳主要河流都“可游泳”
08:03
​没听过、价太高……佛山“绿色快递”推广“遇冷”
08:04
广州严禁餐厨垃圾粉碎后直排公共管网
08:12
广东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去年新增就业近140万人
08:22
谁提供一次性餐具谁回收 深圳代表委员热议垃圾减量和分类
08:1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