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每日观察丨习近平16日《求是》文章里的三个“关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3-16 14:46
分享到

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奋战,中国的抗疫已有了重大进展。但全球疫情还处于加快蔓延的严重局面中。这势必会给我们的抗疫形成持续的巨大压力。在严峻疫情前,打造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内容是他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问题:

在这场极其复杂的疫情前,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这个武器,当前如何最快速地打造出来?

长久锻造抗疫科学武器,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体制机制?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疾病、疫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这些斗争,也书写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条前进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里,带着我们回到历史的纵深。他提到了《汉书·平帝纪》中的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实际上就是以“隔离”来防疫的做法。而近代以来,面对天花、霍乱、鼠疫、流感,包括近年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判断至关重要:一是,“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是历史经验之谈。我们今天正在一场艰苦卓绝的最新斗争中,继续书写这一历史。

二是,“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体现了此次疫情之复杂。也说明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多么重要而迫切。

正是在3月2日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尽快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关键在协同

在这篇讲话中,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贯穿多方面工作的要求——加强协同。

“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个“相结合”,就是研发与救治的协同。“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都是不同层次、维度上的协同要求。

“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在这一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显然,围绕疫苗,研发与产业化链条之间的衔接,产学研等多方力量的结合,都至关重要。

科学家、科研团队,都有各自的工作平台、场景、方式。但大疫当前,大家又必须增强协同意识、国家使命意识,从个人到小团队到大团队,结成共同攻关的态势。

在国际合作上,也重在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指出,“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合作、共享、共同研究——因为命运与共,所以要协同向前。

锻造更长久的武器,关键在制度建设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从总结经验入手,也从吸取教训入手,对长期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锻造抗疫科学武器上,亦是如此。

他提出,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特别强调生物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重申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里的要求。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确实在平战结合、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暴露了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时调整、化解,而着眼长远,相关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往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研领域的平战结合,讲的就很有针对性——“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起过很多次的战“疫”。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科学武器。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空前严峻。关键要靠科技,关键在协同,关键在制度建设——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文 | 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 酒店“智能”复工:机器人变新宠,消毒神器成标配 2020-03-04
  • 打卡|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 重磅 |相约“未来游”,旅游期货来救市 2020-03-07
  • 【景区】全国多家景区有序开放 门票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2020-03-07
  • 注意:欧洲申根签证迎来4大新变化 2020-02-27
  • 文旅部紧急发文:疫情高风险地区景区暂缓开放 2020-02-26

​长安UNI-T全球首发亮相 支持L3级自动驾驶

  • 北京现代菲斯塔纯电动车上市 售价17.38万元-19.88万元 2020-03-10
  • ​10-15万购首款车 上汽大众三款个性座驾推荐 2020-03-10
  • ​售价7.99-14.19万元 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正式上市 2020-03-10
  • 玛莎拉蒂全新跑车MC20将在五月首次亮相 2020-03-10
  • 2020款奥迪Q7测评 百公里加速仅7.3秒 2020-03-10
  • 宾利或推出添越敞篷版车型 2020-03-09
  • 吉利豪越首曝内饰设计图 空间超大可容纳大型家电 2020-03-09
  • 车尾依旧犀利 全新奥迪A3三厢版效果图 2020-03-10

首个N95口罩自助售卖机!每天储备800只,一只12元

  • 许留山倒闭?广州9家门店两家歇业,其余均正常营业 2020-03-16
  • 抢注“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标这家商标代理机构被顶格罚10万 2020-03-16
  • 字节跳动“三张”调整:张利东、张楠成中国董事长和CEO 2020-03-13
  • 恶意陷害竞争对手!Soul 运营合伙人被批捕 2020-03-13
  • 日产200万只口罩!格力跨界医疗,时机刚刚好 2020-03-12
  • 因拖欠房东租金 杭州房管部门约谈自如青客等长租公寓 2020-03-12
  • 苹果折叠手机不远了!折叠技术专利曝光:完全独立的屏幕 2020-03-12
  • 3分钟回血15%电量!realme X50 Pro国行发布:3599元起 2020-03-12

无偿下载!广东艺术家多款抗疫海报设计入选“国家公益”

  • 再不抓紧网课,看鹦鹉都要超过你了! 2020-03-09
  • 广东抗疫文学中的轻骑兵:小小说显“大身手” 2020-03-09
  • 继续探索!广东田野考古有序复工 2020-03-09
  • 艺起战疫 广东文艺界在行动 2020-02-29
  • 国家文物局:文博单位恢复开放不搞“一刀切” 2020-02-29
  • 中山公园音乐堂将推出“我们在艺起”活动 2020-02-29
  • 广州舞蹈人:战疫不“停功”居家不“停产” 2020-03-05
  • 广州大剧院邀约艺术家 创作录制抗疫歌曲 2020-03-02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 让街坊吃的安心,广州“老字号”推出小程序“无接触”送餐 2020-02-21
  • 番禺餐饮企业率先开市!富豪山庄酒家早上9点便已派号等位 2020-02-20
  • 掐尖尝春鲜,拉开春日美味序章 2020-02-19
金羊图库
  • 湖南怀化:油菜花开满地黄
  • 北京:玉兰花开 春意盎然
  • 四川布拖:大山峡谷中正在建设的通村公路
  • 四川金阳:峡谷中“致富”特大桥建设稳步推进
  • 尼日利亚拉各斯油气管道爆炸至少15人死亡
  • 法国巴黎处于防疫工作最高阶段 凯旋门对外关闭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2020年法国市政选举
  • 美股暴跌势态中的华尔街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15日广州新增确诊病例1例,该菲律宾输入病例为广州首例境外输入
2020-03-16 11:11:32
【战疫者名片】陈经雕:防疫有责,抗疫也有责!​
2020-03-16 07:10:40
【中国梦·践行者】逆行的病毒学家周荣:“刀锋侦探”45天检测样本1万多份
2020-03-16 08:06:59
直播|人民战 “疫”特别直播节目 3月15日
2020-03-15 14:24:06
广州新增确诊病例为零
2020-03-15 10:58:5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战“疫”每日观察丨习近平16日《求是》文章里的三个“关键”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2020-03-16
在严峻疫情前,打造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奋战,中国的抗疫已有了重大进展。但全球疫情还处于加快蔓延的严重局面中。这势必会给我们的抗疫形成持续的巨大压力。在严峻疫情前,打造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内容是他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问题:

在这场极其复杂的疫情前,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这个武器,当前如何最快速地打造出来?

长久锻造抗疫科学武器,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体制机制?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疾病、疫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这些斗争,也书写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条前进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里,带着我们回到历史的纵深。他提到了《汉书·平帝纪》中的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实际上就是以“隔离”来防疫的做法。而近代以来,面对天花、霍乱、鼠疫、流感,包括近年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判断至关重要:一是,“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是历史经验之谈。我们今天正在一场艰苦卓绝的最新斗争中,继续书写这一历史。

二是,“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体现了此次疫情之复杂。也说明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多么重要而迫切。

正是在3月2日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尽快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关键在协同

在这篇讲话中,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贯穿多方面工作的要求——加强协同。

“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个“相结合”,就是研发与救治的协同。“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都是不同层次、维度上的协同要求。

“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在这一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显然,围绕疫苗,研发与产业化链条之间的衔接,产学研等多方力量的结合,都至关重要。

科学家、科研团队,都有各自的工作平台、场景、方式。但大疫当前,大家又必须增强协同意识、国家使命意识,从个人到小团队到大团队,结成共同攻关的态势。

在国际合作上,也重在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指出,“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合作、共享、共同研究——因为命运与共,所以要协同向前。

锻造更长久的武器,关键在制度建设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从总结经验入手,也从吸取教训入手,对长期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锻造抗疫科学武器上,亦是如此。

他提出,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特别强调生物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重申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里的要求。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确实在平战结合、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暴露了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时调整、化解,而着眼长远,相关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往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研领域的平战结合,讲的就很有针对性——“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起过很多次的战“疫”。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科学武器。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空前严峻。关键要靠科技,关键在协同,关键在制度建设——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文 | 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科技战“疫”,习近平强调做好这些事
09:04
微视频|谢谢武汉
09:01
大医张伯礼——他是国士,是战士,也是勇士!
15:42
【街谈巷议】疫情的“馈赠” 值得我们总结
09:26
《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逝世 享年90岁
08:58
【中国梦·践行者】逆行的病毒学家周荣:“刀锋侦探”45天检测样本1万多份
08:58
“你们舍小家为大家 我等你们来看樱花”武汉、荆州市民和佛山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结下深厚情谊
08:58
【战疫者名片】陈经雕:防疫有责,抗疫也有责!​
08:59
广州消委会提醒游客:可采取三种方式处理涉疫旅游投诉
09:01
广东214家商家承诺:线下消费也可以无理由退货
09:0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