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国旗下半旗。3000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陈希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陈希指出,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今日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陈希讲话后,83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坚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关报道】
国内21家“抗战馆”成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
新华社电 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包括该馆在内的国内21家抗战类纪念馆成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
11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倡议建立“战争与和平记忆联盟”。倡议书发布后,很快敲定首批21家联盟成员单位,并确定将秘书处设立在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场馆间团结互助,聚合主流声音,整合和平教育资源,通过共同纪念、联动宣传,更好地揭露法西斯反人类罪行,宣传我国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展示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珍爱和平的良好形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说。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历史的痛感,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除了开展线下纪念活动,21家联盟成员单位的负责人通过视频方式线上发声,呼吁勿忘国耻、祈愿和平。
香港:光影印象祭魂眠
新华社电 大屏幕内播映着香港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的照片,洁白的菊花篮被郑重地献到屏幕前,人们三鞠躬后,将胸前的小白花轻轻地摆在花篮旁……
13日,香港亚洲电视台演讲厅里,一场特殊的节目录制正在进行。当天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一场特殊的祭奠。在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之际,由于无法到纪念碑前祭奠,许多香港市民向心中的“纪念碑”献上哀思。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香港抗战历史遗迹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黄伟雄是这场祭奠的组织者。“今年我们用新的载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光和影赋予的影像来承载人们的哀思,祭奠这个伤痛的日子。”他表示,会将这个节目内容剪辑好,作为以后对年轻人教育宣传的素材,希望能唤起他们的国家意识,更好地珍视和守护和平。
到场的香港市民在献上胸前的小白花后,寻空坐下,观看大屏幕上同步转播的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有些伤痛,永远难以抚平;有些记忆,注定无法湮灭。钟建新艺术馆创办人钟建新的舅舅便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他的妈妈一直为此悲愤不已。“侵华日军的罪行对我家庭造成彻骨的伤害。我没有见过舅舅,但妈妈常常流露的悲伤,让我感到这场大屠杀带给中国人的伤害是无法湮灭的。”他说。
上午10时,随着公祭仪式开始,现场的香港市民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屏幕中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屏幕外,香港市民也低首默哀,与国同祭。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参与组织这次节目录制的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表示,只有构筑历史记忆的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只有汇集爱国的力量,和平才能够长存。
正如这次录制中提出的倡议书所言:在抗战中凝成的同舟共济精神,是香港人最基本的核心价值。继承了香港抗战精神,才会有香港社会的稳定和持续繁荣。
在节目录制现场,刚刚毕业的香港大学中国法硕士李佳斌,特意带着妹妹和朋友们赶来做义工。他说:“公祭日会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同时也告诉香港的年轻人——今日,吾辈应当铭记;今日,吾辈应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