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聪 张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宋金峪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志在四方。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广东代表团表现亮眼,共获得32金、13银、11铜和27个优胜奖。比赛的三天时间里,获得金牌的广东“国手”,通过精湛的技艺,打造高精度零件、创造卓越作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些金牌“国手”的生活,了解了他们的奋进路和未来规划。
工业机械项目金牌选手林家喜:
有信心继续拿世赛冠军
站着领奖台上,林家喜(上图)手捧金牌,向观众挥手致意,用自信的神情肯定着自己:“我做到了。”
千禧年出生的林家喜,今年20岁,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学生。2015年,他还在上初三时,同乡的林春泷代表广东出征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并一举拿下世界冠军。“师兄(林春泷)夺冠后,在我们家乡引起不小的轰动。”林家喜说,家人也希望他像林春泷一样,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016年初中毕业后,林家喜选择技能报国,入学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就读工业机械专业。
入学后,林家喜以林春泷为榜样刻苦学习,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核选拔,最终拿到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入场券。“我们每天至少训练12个小时,而且所有的模块训练都是站着完成。”林家喜说,虽然很辛苦,但因为心中有一个冠军梦,坚持了下来。
“比赛比预期的难度要低一些,题目比训练时要简单一点。其中有一个模块,比赛要求的精度是不大于0.05毫米,而我们平时训练要求是不大于0.04毫米。看到题目后,顿时松了一口气,对完成任务更有信心。”林家喜说。
最终,他不负所望,一举拿下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该项目冠军。现在,林家喜正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希望最终实现自己的世赛冠军梦。他说:“2022年的上海世界技能大赛,我很有信心继续拿冠军。”
物联网技术项目金牌选手刘思雨:
要成为强者有学不完的东西
刘思雨(上图),今年18岁,是广东省技师学院2017级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学生。作为全国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项目里年纪最小的选手,他“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冠军。
“没想到自己能拿冠军。”刘思雨说,今年6月,他开始在学校参加训练,相比其他选手训练时间不长,而且平时训练多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比赛设备的操作等没什么把握。
正是因为“没把握”,刘思雨不放过任何一个训练机会。“比赛前一个星期,每天都练习到凌晨。”刘思雨说,甚至在结束全国技能大赛第一天的比赛后,他还不断复盘当天的操作,希望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做得更好。
夺冠后,他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比赛时间有限,如果更充裕一点,可以完成得更完美。”事实上,对技术精益求精,不仅源于刘思雨的自我追求,也是因为行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
刘思雨表示,物联网技术项目是国赛精选项目之一,主要考察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物联网选型规划设计能力、软硬件安装调试能力、网络系统搭建能力、云平台配置管理能力及应用开发能力等。
“我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非常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得了冠军也不能放松,想要成为真正的强者,还有学不完的东西。”刘思雨说,比赛完回到学校,他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许骏(左)和搭档李晓杰
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选手许骏:
一套动作每天至少练习20次
“时间到!”计时器数字归零,裁判哨声响起,围栏外响起热烈掌声,站在一旁的许骏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我应该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名次。”比赛完,许骏说。
果然,12月13日晚,许骏登上了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领奖台,拿到了该项目的金牌。
19岁的许骏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是2016级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通过编程就可以让机器人动起来,感觉很有趣。”许骏说,他从小酷爱组装机器人,初中毕业后便决定入学技师学院,一头扎进机器人专业努力学习。
移动机器人项目两人一组合作进行,许骏负责硬件维修和手动操作。手动摇杆操作对手指尖的动作配合和方向感要求颇高,为了保持肌肉记忆,他经常反复练习同一个任务。“一套动作每天至少练习20次。”在保证零失误的基础之上,许骏完成任务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缩减。
年纪轻轻的许骏,其实是赛场上的老手。自2017年8月加入移动机器人项目集训队以来,他参加了7场市级以上比赛,并多次获奖。去年在2019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佛山未来技能国际挑战赛移动机器人赛项上,他以明显的分数优势拿下了特等奖。
2020年广东省选拔赛结束后,许骏和另外5位出线的战友进入了长达四个多月的高强度特训。“每天从上午八九时开始,一直到晚上是11时才结束,偶尔加班到凌晨三四时。”当记者问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笑着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想取得成绩证明自己。”
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上,他和搭档李晓杰顺利完成所有模块任务,总得分96.47分。许骏说:“项目前三名都完成了任务,只不过我们组装的机器人完成任务时间更短,只需要3分多钟。”
时装技术项目金牌选手肖琪:
平时训练中要格外留意细节
时装技术项目冠军肖琪(上图)来自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她直言:“拿到冠军十分惊喜。”
今年21岁的肖琪,是江西赣州人。因父母在广州做服装生意,她从小在广州长大。中考那年,成绩并不差的肖琪铁了心报读技师学院的服装专业。
走进学校后,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的师哥李浩栋、师姐温彩云,给了肖琪很大的鼓舞。她发现,原来学习服装技术不仅仅是做一件衣裳这么简单。在第45届世赛选拔赛上,肖琪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最终,她取得全省第四的成绩,无缘全国选拔赛。但是她却获得了陪世赛冠军温彩云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机会。
在与温彩云一起进行训练的日子里,肖琪常常请教温彩云。其间,肖琪不仅技术方面得到提升,更拥有了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
肖琪表示,在全国技能大赛比赛时,她遇到一点小状况。“在模块A中,勾线时突然卡了一下,让作品出现了瑕疵。因为勾线笔卡一下就会多出一些小黑点。”肖琪说,当时她并不慌张,而是静心把所有东西都做完,再去思考如何将扣分点变成设计点。
在肖琪看来,时装技术项目耗时12个小时,选手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件衣服的设计制作,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耐心,心态比技术更重要。“我们的评分规则非常细,有时候差0.1毫米都不行。这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格外留意细节,做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不行就拆了重新再来。”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