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施剑翘:邪不压正,法可容情?
文/羊城派记者谢杨柳
一
彭于晏的胸肌、许晴的臀,廖凡的下巴、周韵的唇……一部《邪不压正》,使得这一稍显违和的组合,混搭成一幅妙不可言的画面,久久存在于观众深深的脑海里,以及心里、梦里……剪之不断,理之还乱,挥之不去!
不过,影迷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周韵。相比活色生香的许晴,周韵饰演的关巧红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裁缝馆中温柔似水,在摩托车上迅疾如雷,正宜用袁枚那句“刺虎还如刺绣时”来形容。
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但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周韵,也不是周韵的唇。我们就从这句诗讲起。
袁枚的诗,讲的是明末长平公主的丫鬟费宫人,刺杀闯王大将“一只虎”李过的故事。这故事相当俗套,跟长平公主化身独臂神尼一样,基本出自反清文人的意淫。但故事虽烂,诗却是好诗,好诗与好故事更配哦。
2014年版《鹿鼎记》中的九难师太
因此,这句诗在几百年后的民国时代,成了复仇女侠施剑翘的标配。民国掌故大王郑逸梅读此诗时感慨:“不料三四百年后,女杰施剑翘,手刃显赫一时的军阀孙传芳,为父报仇,尤胜于费宫人多多。”
周韵的唇,袁枚的诗,施剑翘的复仇,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件事怎么扯在一起了?
聪明如你一定猜了出来:施剑翘就是周韵饰演的关巧红的原型。不仅如此,《一代宗师》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的原型也是她。事实上,从民国到当代,有关她的影视作品可能比许晴印在彭于晏身上的“凤仪之宝”还多。
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二
此刻,你的心里想必已经奔腾过十万匹为什马:施剑翘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无数导演为其留影立传,能让章子怡、周韵为其演绎人生?
这位女侠,请留下故事再走!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看名字就知道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后来成了女侠才改成这个拉风的名字。1925年,东南军阀孙传芳进攻山东,著名诗人张宗昌(不知此梗者请自行搜索)立遣大将施从滨率部迎战,然后自己继续埋头写诗……
施剑翘 资料图
施从滨就是施剑翘的父亲,在此战中败北后,被孙传芳斩首示众、暴尸三天。孟子曾指责“春秋无义战”,但跟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相比,春秋争霸战简直就是过家家,无非是争当揸fit人而已。(注:揸fit人,即港式粤语中的帮派大佬)
但在北洋时期,无论是写诗卖萌的张宗昌,还是诵经礼佛的孙传芳,都是杀人如割草的主,从庙堂到民间仇家广布。因此,民国政坛仇杀成风,跟金庸武侠有一比,出场的少年总是背负着杀父之仇。
“五省联帅”孙传芳 资料图
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都要还。张宗昌最终死于仇人之子,孙传芳也不例外。这一年,二十岁的施剑翘写下“誓报父仇不顾身”的诗句,像修罗雪姬一样走上了十年复仇之路。此处应插入《修罗雪姬》的主题曲:
“我是个行走于生死边缘的女人,多年以前就已经没有了眼泪,所有的同情、眼泪和梦想,雪夜和明天,都没有意义。我身陷于复仇的河流中,早就忘了自己的女儿之身……”
电影《修罗雪姬》剧照
三
与周韵饰演的关巧红一样,在复仇之路上,施剑翘也经历过一段冲破传统束缚、由女人变为女侠的过程。
她在回忆录中提到:“我是个女子,弟弟们又年幼,要报父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叔兄施××身上。”这位叔兄当时可能很无奈:秦桧是万万不能当的,但我也不能当岳飞呀!您这仇我可报不了!
但施剑翘却表示,可以利用其父与张宗昌的关系,帮其在张宗昌军中谋个职位。这个诱惑是不可抗拒的:如果能得到诗坛盟主张宗昌的重用,以后在诗坛,啊不,是政坛,一定能混个小马扎坐。
爱好“写诗”的“狗肉将军”张宗昌
他答应为施剑翘报仇,还在施从滨遗像前装模做样发了誓。但团长之位一到手,马上就“翻脸不认妹”。
愤恨之余,施剑翘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同乡施靖公身上。此公听完她的遭遇连表同情,表示愿意为她报仇。可能是出于感激,施剑翘嫁给了施靖公。但直到二胎都生完了,施靖公还是没有动静,并力劝她莫再报仇。
我把你当靖哥哥,原来你是欧阳克!施剑翘满脸绝望:哼!男人……
欧阳克2008年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从此,施剑翘由一个依赖男人的柔弱女子,蜕变成一位个性独立的风尘女侠。尽管孔子教导我们,对待杀父仇人,要“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但这更多是对男人而言。在那个时代,女人报仇是很难被公众接受的。
然而,施剑翘做到了。因她坚信:邪不压正!
四
机会总是留给有关系的人。1935年,施剑翘通过各方关系探知,曾经不可一世的“东南王”孙传芳,如今隐居天津,办起居士林定期诵经礼佛,法号“智圆大师”,有点成昆化身“圆真大师”的意味。
成昆2003年版《倚天屠龙记》剧照
终于,图穷匕见!当年11月13日,施剑翘化名“董慧”,走关系混进居士林,在诵经过程中枪杀孙传芳。
施剑翘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她可不是一个手拿菜刀砍电线的蹩脚刺客。行刺成功后,她立即散发事先印好的“小卡片”:正面说明杀人原委,并向公众致歉;背面则是两首诗,其中一句为“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施剑翘印制的“小卡片”
除了小卡片,她还准备了一沓传单,上面印着一篇洋洋洒洒的《告国人书》,详细介绍自己的复仇经历。
此事很快震动全国,当晚《新天津报》就刊发号外《孙传芳被刺死,施小姐报父仇》。此后,经天津地方法院审判,施剑翘被判刑十年;上诉至河北省高等法院后,又被改判为七年。
然而,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仅《益世报》就发表了37篇相关报道。舆论一致认为,施剑翘虽触国法,但其情可原,要求特赦。此外,冯玉祥等政界要人也纷纷为之奔走。在舆论高压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最终签署特赦令。
国民政府针对施剑翘的特赦令
复仇之后,施剑翘走过了圆满的下半生:抗战时从事公益活动,建国后以居士身份修行,1979年离世。不过,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并未结束。
在法学界,“刺孙案”作为情与法冲突的典型案例仍在被讨论;在传媒界,媒体人也借由此案反思司法监督的边界问题。在《邪不压正》原著《侠隐》中,蓝青峰更是一语道破此案:“她给特赦是因为她的家世……”
蓝青峰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往者已矣。但拨开历史云雾,我们或许应该在“邪不压正”后面补上四个大字:法不容情!